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期票据自2008年发行以来,发展十分迅速。2008-2015年,一般中期票据的发行规模在整个信用债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为19%,超过了同期的企业债和公司债。然而,中期票据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截止到2017年5月15日,共有12只中期票据发生违约。这充分表明,中期票据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而发行利差作为中期票据信用风险的反映,对其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首先从发行期限、发行主体现状、担保情况、发行利率类型分布、行业分布以及债项信用等级分布等5个方面对中期票据的发行情况进行了统计。此外,还从上市与否、企业性质以及期限3个视角对中期票据发行利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对于同一企业性质的中期票据来说,5年期中期票据的发行利率高于3年期中期票据;(2)对于同一期限的中期票据来说,地方国有企业中期票据发行利率高于中央国有企业中期票据;(3)除了地方国有企业3年期中期票据外,非上市企业的中期票据发行利率高于上市企业中期票据。在此基础上,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影响中期票据发行利差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最终得出:(1)财政依存度、GDP增长率、净资产规模和债务保障率对中央国有企业中期票据发行利差均有显著影响。除了这四个指标外,流动比率对上市中央国有企业中期票据发行利差均有显著影响。贷存比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对非上市中央国有企业中期票据发行利差均有显著影响;(2)财政依存度、人均社会消费和净资产规模对地方国有企业中期票据发行利差均有显著影响。除了这两个指标外,权益乘数、净资产周转率和债务保障率对上市地方国有企业中期票据发行利差均有显著影响。GDP增长率对非上市地方国有企业中期票据发行利差均有显著影响。最后,对中期票据的发行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即丰富中期票据种类、建立中期票据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动态透明的中期票据及发债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合理的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