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自编问卷等方法,探讨了大学生隐私心理几个方面。质性研究部分,以话语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大学生隐私条目,对隐私的定义,隐私的判断标准,对隐私的情感反应,隐私的回避倾向进行了编码和分析。量性研究部分,探索了大学生对访谈研究中可能涉及的隐私条目的重视程度,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回避行为倾向的相关性。主要结论如下: (1)大学生群体所关注的隐私项目主要包括:个人的特殊经历或负面信息、家庭的相关信息、财产状况、私人物品、个人的真实想法、健康状况、性相关信息。 (2)大学生的对隐私的定义和隐私的判断标准,都可以划分为三类,即信息控制型,亲密关系型,名誉利益型。 对隐私的情感反应主要包括羞愧、耻感、后悔等负性情绪;少部分受访者意识到了隐私包含的积极情绪。 访谈中隐私的回避方式包括:基本不回避,用编造事实等方式回避,转移话题或拒绝回答。 (3)访谈中涉及的条目隐私程度与质性部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中男性对条目隐私程度的判断在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内部关系、网络资料上显著高于女性;理工科学生在财务状况、家庭内部关系、家庭人际关系上显著高于文史类学生,学习过和没有学习过访谈相关课程的学生对条目隐私判断无显著差异。 (4)访谈中涉及的条目隐私程度与回避行为倾向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