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的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图像与X线平片对比,以及利用MSCT对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前后评价进行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青少年先天性脊柱畸形矫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3~2006年37例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MS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reformation,CPR)及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将三维CT(3D CT)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图像与X线平片进行如下等级比较,A级:MSCT重建图像能发现新的病变,B级:MSCT重建图像进一步证实X线平片上的模糊病变,C级:MSCT重建图像未能发现新病变。利用MSCT多向调整的MPR后处理图像,对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拟行半椎体切除及上下椎弓钉棒系统固定术前评估19例:评价椎弓是否适合钉棒系统固定,如:对椎弓根的宽度、进钉深度及进钉的前倾角度进行测量;术后评价9例,如:螺钉的位置、有无穿破椎体前缘骨皮质、螺钉与脊髓、大血管的关系等。本组20例患者怀疑合并神经系统异常(如腰背部皮肤出现凹陷或局部毛发增多、腰背疼痛,跛行,下肢疼痛或感觉异常等)行脊髓MRI检查。结果:三维CT、多平面重建图像和曲面重建图像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A级25例,229处(78.16%);B级5例,29处(9.90%);C级7例,35处(11.95%)。X线检出脊柱畸形64处,MSCT检出脊柱畸形293处,X线平片上所见病变均可在MSCT图像上显示,并且MSCT重建图像发现X线平片上未显示的脊柱病变229处(25例);其中MSCT发现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肾脏异位2例、马蹄肾1例、肾积水3例。脊柱畸形位于颈椎段2例,胸椎段12例,腰椎段8例,颈胸椎段4例,胸腰椎段7例,腰骶椎段2例,颈、胸、腰段均有明显病变2例。同组先天性脊柱畸形行脊髓MRI检查20例中,脊髓栓系5例、脊髓纵裂5例、脊髓空洞3例、Chiari-Ⅰ畸形1例、脊膜膨出2例,脊髓无明显异常4例。在半椎体切除术前评估19例(28个半椎体),利用多向调整的MPR后处理图像,测量208个椎弓的相关参数,其中161个(77.40%)椎弓宽度≥3.5 mm,35个(16.83%)椎弓宽度<3.5 mm;7个(3.37%)椎弓未发育;5个(2.40%)椎弓形态发育欠佳(椎弓走行弯曲,或中断)。术后评价9例,显示植入螺钉位置良好6例;显示螺钉穿出椎体前缘骨皮质1例,未累及周围大血管等器官;显示螺钉偏离椎弓位于椎管侧1例,未出现神经压迫症状;显示植骨压迫脊髓1例,出现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二次手术取出植骨,症状得以缓解。结论:3D CT、MPR、CPR图像相结合可清晰显示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的整体和细微结构,发现X线平片上不能显示的病变。曲面重建图像可使侧凸的脊柱在冠状位和矢状位上整体显示,有利于对复杂脊柱畸形的整体观察,为矫形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多向调整的MPR图像可以对椎弓的相关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有利于术中选择相匹配的螺钉及指导螺钉的安全植入;MSCT后处理图像可以为术后评估提供客观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