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表面镍基复合镀层工艺及耐蚀性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耐腐蚀性差已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本论文以AZ91D镁合金为基体,首先在其表面分别进行锡酸盐、植酸化学转化膜预处理,之后再分别进行化学镀Ni-P双层镀层和化学镀Ni-W-P三元镀层,进而研究了转化膜和热处理对化学镀Ni-P双层镀层和Ni-W-P三元镀层微观组织、相组成以及耐蚀性的影响,以期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拓展镁合金的应用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选用柠檬酸为主络合剂,当柠檬酸浓度为18g/L时,获得的化学镀Ni-P镀层表面形貌均匀致密,其自腐蚀电位达到了-1.256V,比镁基体正移了 0.39V,阻抗谱图中的容抗弧半径达到了最大,Ni-P镀层的耐腐蚀性最好。(2)采用浓度为18g/L的柠檬酸作为主络合剂,对化学镀Ni-P镀层进行热处理,当热处理温度为200°C,保温1小时后,Ni-P镀层与镁基体之间的附着力最好,动电位极化曲线显示其自腐蚀电位为-1.049V,比未热处理的样的自腐蚀电位正移了 0.2V,阻抗谱图中的容抗弧半径最大,浸泡实验结果的腐蚀速率也最小。(3)镁合金分别预先进行锡酸盐、植酸转化膜预处理,随后进行内层中磷、外层高磷的化学镀Ni-P双层镀层处理。结果表明,镀层表面均匀致密,为典型的胞状组织,均为非晶态结构;经过植酸转化处理后的Ni-P镀层的自腐蚀电位最正,为-0.323V,阻抗谱中的容抗弧半径最大,说明Ni-P镀层耐腐蚀性最好;而浸泡实验的结果同样表明腐蚀速率也最小,为0.0268 g/m2·h。对植酸转化膜表面Ni-P双镀层进行200℃热处理后,镀层与镁合金基体的附着力提高,其自腐蚀电位升高到了-0.295V,腐蚀速率减小为0.0213 g/m2·h,镀层的耐腐蚀性进一步得到改善。(4)镁合金分别预先进行锡酸盐、植酸转化膜预处理,随后化学镀Ni-W-P三元镀层,结果表明,Ni-W-P三元镀层表面均匀致密,为典型的胞状组织,均为非晶态结构;植酸转化处理后的Ni-W-P三元镀层的自腐蚀电位最正,为-0.377V,阻抗谱中的容抗弧半径最大,说明Ni-W-P镀层耐腐蚀性最好;而浸泡实验的结果同样表明植酸处理后的Ni-W-P镀层腐蚀速率也最小,为0.0373 g/m2·h。对植酸转化膜表面Ni-W-P镀层进行200℃热处理后,镀层与镁合金基体的附着力提高,其自腐蚀电位升高到了-0.335V,腐蚀速率减小为0.0345 g/m2·h,镀层的耐腐蚀性进一步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它给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恶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众人瞩目的重要问题,并且还被提上了各个国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健康档案在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强化其在国民健康管理领域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