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研信息获取中信息偶遇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学者们倾向于研究用户主动查询的信息行为模式。研究者关注的是目的明确、行为特定及态度主动的信息查找行为,以及系统根据用户的特定检索策略而给出的反馈。但有时候在特定的信息搜寻或没有明确目的的浏览信息过程中,却会意外的得到有用的或自身感兴趣的信息,这样的现象或者说这样的信息获取方式就是信息偶遇。  对于信息需求旺盛和信息行为频繁的科研人员而言,在信息获取体验中,除了主动检索信息外,意外、偶然得到有用或感兴趣的信息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补充。  本文首先对信息偶遇的概念进行深入解读,从信息需求、信息用户和信息认知三个方面描述信息偶遇现象发生的激发因素;分析信息偶遇的三个影响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信息因素,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信息偶遇不同的功能维度描述信息偶遇的作用。然后以高校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生科研信息获取中的信息偶遇现象进行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总结信息偶遇现象的影响因素,讨论影响因素所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以及影响因素对信息偶遇现象影响的程度大小。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科研信息获取中信息偶遇的发生机制模型,呈现完整的信息偶遇流程。最后根据前文总结以及实验结果给出基于信息偶遇的信息获取与利用效益的优化策略,包括改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优化现有的科研信息获取系统;从个人信息管理的角度提出管理科研信息获取中偶遇信息的方法。
其他文献
丹育猪育种公司(DanBred)近期发布了一份新的操作手册,就如何成功使用杜洛克公猪进行了说明.本文节选其中“如何调教种公猪”一节以飨读者.
为克服h指数评价个人科研能力时有可能出现多人具有同一h指数,从而无法进行细分这一缺陷,对h指数进行一次修正,设计出一种功能更强大、使用范围更广泛的hi指数,介绍hi指数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对于加速知识传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它的出现突破了地理和空间、时间上人们获取或传播知识的局限性,因此基于智能移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认识。  一、改变观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树立素质观  人们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所以,我们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联系周边生活情境设计和大家生活经验相关联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比较亲近和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来研究和观察问题,让抽象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和形象。从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出发,对怎样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