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气三相泡沫的排液动力学机理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e594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泡沫在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中的应用广泛,诸如泡沫驱油、泡沫堵水、泡沫排液、泡沫压裂等。本文围绕原油含量对水相泡沫排液量、泡沫层压力、泡沫电导率、排出液电导率影响及泡沫的微观结构等做了研究,并得出如下几个结论:(1)原油的加入对原水相泡沫产生一定影响。表面活性剂一定时,随着含油量的不断增加,初始发泡量均有着明显的降低,但半衰期却有所提高;含油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起泡剂浓度的增大,初始起泡量有所增加,添加SDS质量分数为0.125%时,半衰期存在最大值。油量一定时,选择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综合起泡性能SDS要远好于SDBS;表面活性剂一定时,不同油相的添加对于原水相泡沫的影响结果为癸烷初始发泡量相对较大,而十二烷的半衰期则相对较长;泡沫随着剪切速率提高而出现剪切稀释的现象,同时剪切应力也会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而增大。(2)泡沫自由排液时,泡沫层电导率及压力随时间的推移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随着含油量的增大,电导率及压力的下降速率有所放缓;排液层的电导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随着含油量的提高,排液层电导率的增长速率有所放缓;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一定时,随着油相含量的不断增加,泡沫体系的稳定性有所增加,排液量随时间的曲线变得平缓,排液时间有所增加,排液速率下降;显微镜下观察泡沫排液过程发现,油水比较小时,形成的乳状液并不稳定,而随着油水比不断加大,当油水比一定(超过3:7)时,泡沫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排液速率有所减缓。(3)就综合发泡性能而言,纯水相泡沫基本是随着起泡剂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减小,而含油相泡沫在相同起泡剂浓度条件下比纯水相泡沫略差一些。从微观角度显微镜观察发现纯水相泡沫的Plateau通道明显比含油相泡沫更宽,液体流动速度更快。就排液机理来看,纯水相泡沫排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初始时的排液阶段及排液后期阶段;而油水气三相泡沫的排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排液初期阶段,快速排液阶段及排液后期阶段。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选择氯化1-丁基异喹啉和InlCl3合成室温下为固态的离子液体,采用傅利叶红外分析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培养出来的[BIQL]2InCl5、[BIQL]2InCl5
随着双河油田的开发,综合含水率不断提升,产出液腐蚀性日趋增强,导致双河联合站集输管线腐蚀穿孔频繁,容器罐壁大面积腐蚀变薄。腐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双河油田安全生产和经济
本论文以经典的吡啶肟基多核桥连配体为模型,从电子效应与位阻效应出发,设计并合成类似的含有吡咯、呋喃、噻吩、吡啶杂环的肟类配体,表征并确定了配体的分子空间结构;进而与第四周期过渡金属铜、钴、镍的不同阴离子盐进行自组装配位反应,获得结构新颖的自组装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主要工作如下:a.以2-乙酰吡咯、2-乙酰噻吩和2-乙酰呋喃分别与盐酸羟胺进行肟化反应,制得3个小分子肟基配体;对所制得配体进行1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