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典“八字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k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字例”是中古法律用语规律的提炼,唐律的精神、内容以及体例是“以准皆各及其即若”八字理论、实践的深厚底蕴,因此以唐律用语为中心对律典“八字例”正本探源。目前关于“八字例”的研究,或是将“八字例”视为整体而评介,多集中在对明清律学成就的评析中;或是对个别字眼释义的利用,分散在对唐明清法律制度的研讨中,亦有从法律方法、刑法嬗变、立法用语等角度提及“八字例”的。因此,有必要对“八字例”作全面考察。研究视角、方法,一是通过“思想史—观念史”视角全面把握相关律学理论的演生脉络,二是引入文学批评的“文本细读”充分提取文本意义;具体方法以类型化分析为主。“八字例”理论、观念的产生和演变,伴随着律典的传承。隋唐五代是“以”、“准”等虚字法律功用确实化的阶段,八字运用精审在唐律中集中体现;宋代对“律疏”所用虚字的关注逐渐增强,提出“例分八字”等;宋、元的“八字例”持续受关注,元人基于唐律“名例”篇而列表阐释“例分八字”,为明清相关律学研究与“例分八字之义”入律奠定基础;明清“八字例”知识传播、理论深化,但实效微弱,晚清修律已全面放弃“八字例”。“八字例”观念的外在表现,是凝练字词,使法律文本浓缩大量信息的技艺,其核心是追求用语的“微言大义”以传递定律对经与权、常与变的考量。这一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侧重:宋人爬梳“律疏”、精研“名例”,将“八字例”用意与春秋经传中以一字示褒贬的深意结合;元代分释八字,以兹实用,明清阶段观念向各方面深化,既有简明易记的释义口诀,又有细致入微的“八字广义”。对其及即若四字的界说,结合唐律进行。唐律用“其”,类型上,或点明所属关系,或提示话题转换。用意上,律条中“其”的适用有利于多个罚则的分别阐释,或说明特例,或在“义疏”中填补“律无明文”;律典中“其”可突出内容区别与层次呼应,寓“更端”于整合之中。唐律用“及”,类型上,或列举典型事项,或穷举各种可能。用意上,律条中“及”集连贯与分类效应于一字中,提示异质同构、异事同罚,既显示出对内容的隔断而有分类效应,又可发挥从差异中求取共性的连贯效应;律典中“及”往往在含混列举与准确分隔之间切换,体现定律在细致与简约中求取平衡。唐律用“即”,类型上,或强调时机紧迫,或强调文理紧凑。分布上,用“即”点明时机要求的内容散见于各处,用“即”实现转承、推断的场合则分化:引导条件、更新罚则的,多为律条正文;引出结论、强化判断的,多为注疏。用意上,唐律中“即”本适于烘托条文中的渐变过程与理由,但此类手法往往被后世定律忽略;在用于推断的场合,“即”无可替代,持续获得明清定律的重视。律典中“即”的运用情况变化,可作为把握“八字例”律学释义的变动原因、把握律典传承演变轨迹的线索。唐律用“若”,一字多义。若字与及、即等字均可用作并列连词,以强调异事同罚;若字与其、即等字又均可示意转折,以突出情节差异。诸种律学释义均无法解决条文规定中若其二字、若即二字、若及二字均有时相似的问题,这也折射出“八字例”理论的不足。类型上,“若”可假设条件以引出某种判断或引导新罚则,可模拟比照前项。用意上,在充当条文“另起一事”的标志时,用“若”往往意味着对前文的大幅度变通;构造前后事项之间的并列关系时,用“若”所关联的前后项之间也是相互独立、差异较大的。用“若”可同可异,远可假设,近可取譬,可补其他字眼之不足。唐律中其及即若可分为两组:其即若三字均可示意转折,在立法技术层面,古代定律中变通前款的“其”、“即”、“若”侧重条文内容的增设,与侧重收缩限定前款的“但书”存在区别;及即若三字均可示意并列,字眼效应互补,主要包括列举要点、分门别类、充实内容、提取共性。及其即若四字在条文中综合运用,展现文义之曲折、规定之细致,完善对“行为模式”、前提条件的叙述说明,为明确“法律后果”、判断结论作准备。对以准皆各四字,结合唐明清律再探。“以、准”字眼的相似与差异,堪充“八字例”的缩影。以准二字与“循理以论道”的“论”搭配方可获得比引论罪的特效。“以”、“准”比引论罪的作用包括权衡轻重、整合刑罚序列、维系律典体系等。“以”、“准”论罪使定律高效、体系严整,突出展现传统法制文明的高度;“以”、“准”论罪形式如滥用,易生弊端。“皆”的“不分首从”意味,强调将不同情节等量齐观而“一体科罪”,往往涉及全面打击态度与个案情形差异的冲突。唐律中,用“皆”特事特论、设定重刑,以达到特殊的预防、惩处目标;此类“皆”或为“重其轻者”,运用范围狭窄。“皆斩”等规则的数量减少,反映汉唐以来定律从全面打击到罪人不孥,从毫不宽贷到鼓励自新的转变,但个别领域中“皆斩”、“皆凌迟”等严厉规定常设。分析实例可见,自唐至明清“皆”重刑科处的逻辑往往因时制宜、有所变通。唐律用“各”在构造罚则时能以简驭繁,可构造“各加”、“各减”或引出“以”、“准”论罪等,使罚则意蕴丰富而表述简洁;用“各”既能呼应前文所交代情状的复杂性,又引出后文的汇总处理方案,间有“彼此同科”线索,与规定的具体化和律典的系统性相得益彰。律典中“八字例”的性质是:“义例”层面,营造“一字之差”,区分之精细符合“礼”的精神,用字章法成为指示罚则变化的伏线;“体例”层面,顺应罗列殊相的定律要求,使条文规定兼顾细节与条理。“八字例”的功能是:定律针对“情伪多端”,专用字眼铺叙条件、整合论断,构造“数事共条”形式与“轻重相明”效应,形成条文规定结构的致密,成就唐律表达的严谨和论理的优长;宋元明清对法言法语使用规律的逐步加深,对“八字例”的关注系属重视文本、落实字句,上下求索而不离法律之中的律学知识系统;明清留心“八字例”更是律典传承与创造中的一环,总之,定律选用虚字辅助实词表达,八字之用,立足于情境、着眼于区别,别同异、辨相似、烘托主题,确保律典编纂的高效与形态的稳定。
其他文献
<正>测量的目的不仅要给出测量结果的量值,还要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不论测量工作如何仔细、测量仪器如何准确、测量方法如何可靠,测量误差总是存在。
<正>确保检测/校准结果的准确可靠是每个实验室检测/校准工作的核心内容。现行《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之5.9.1条、《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之5.7.1条、《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正>在概率论中,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是数学期望和方差。而在误差理论中,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字特征是算术平均值和实验标准偏差。算术平均值用于表示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实验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解决环境问题,我国政府加大对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力度,增加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数量。随着环保资金投入和环保
目前,3G、4G技术掀起的科技浪潮正推动我国移动通讯产业蓬勃发展。政府部门通过新兴通讯手段建设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是一项崭新的应用。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移动办公、移动执法在
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实用等优点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短途出行的代步工具。与早期用直流电机驱动的电动自行车相比,目前普遍采用无刷直流电机进行驱动,电动自行车在舒适性、可
森林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利用森林所产生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生态性和人文性等特点。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森林的关注度越来越
课程基本理念规定:“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课程理念对审美体验教学提出
本文针对当前吉林大学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及培训现状,通过运用项目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的如何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质量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吉林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并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要改革国有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