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农业发展亟需寻求新的途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是在工业品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提高农产品流通渠道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实现农户增收。现有文献虽有涉及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农户增收的理论研究,但鲜有学者探究农产品电子商务促农增收的效果,也未有学者更加深入的进行实证分析,大多停留在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以及农户收入理论的阐述层面,尤其是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影响农户增收的机理缺乏实证研究。基于以上现实背景和研究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方法,运用农户行为理论、流通渠道变革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促农增收效果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首先,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获取,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样本农户自身特征、基础设施发育水平以及区域特点进行现状分析;然后,基于统计分析方法构建层次回归模型,采用SPSS14.0统计分析软件,从整体上分析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促农增收的效果;最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AMOS17.0分析软件,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促农增收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揭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影响农户收入增长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产品电子商务促农增收效果明显;第二基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结构变革、渠道权利变革、交易方式变革、环境变革对农户增收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电商化的就业创业变量对农户增收影响路径与原假设相反。并通过“土货公社”和“农户微商”两个案例分析,为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农户增收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借鉴。最后,针对本研究的典型案例分析和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增加农民教育和农产品电商培训投入力度;(2)推动电商参与群体向年轻化发展;(3)加快适合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环境建设;(4)加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扶持力度;(5)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