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市农村产业化精准扶贫实践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l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人民福祉,解决阶层收入差距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艰巨的任务”。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先后出台了开发式扶贫规划、“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使农村贫困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尤其是近些年所实施的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使一些农村贫困地区依靠市场经济制度下的产业化经营,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目前这一扶贫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地方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没有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由此,精准扶贫开创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新境界,而精准农村产业化扶贫无疑成为了今后扶贫工作的趋势和重点。如何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如何提高我国农村产业化扶贫精准度是精准产业扶贫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国家产业化扶贫、精准扶贫大背景下,认真梳理回顾国内外农村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研究成果,选取河南省北部一个有代表性的县级市—林州市,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林州市的农村产业化扶贫工作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通过对林州市“精准”产业化扶贫开发背景及动力的研究,分析了林州贫困问题现状、扶贫背景和“精准”产业化扶贫的动力。其次对林州市“精准”产业化扶贫现状进行分析,重点选取了特色农业种植业和光伏发电两个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指出林州“精准”产业扶贫过程中暴露出产业精准扶贫顶层设计存在不足、扶贫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组织模式较单一等问题。最后,从重视规划、做强产业、加强利益联结、提高农民素质等四个方面对林州“精准”产业扶贫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及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中外合作办学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保障国
我国自从成立国家审计以来,就一直重视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改革,国有企业审计的审计种类、审计重点与审计范围不断发生变化,但都是以服务国家为目的。国有企业在我国掌握着大量的国家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存在国有资产被侵占、国有企业竞争力不足、贪污腐败频发的诸多问题。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经营业绩考核的同时将其与领导干部的考评捆绑起来以督促领导干部加强对企业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公民精神作为人之为人和人在公共生活中之为公民的内心体验和精神反映,在群体性的公共生活中越来越显现出其价值的合理性,而公民精神本身的内涵丰
期刊
期刊
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步加剧,庞大的老年群体导致养老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日益凸显,传统的养老方式和政府单一供给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老年人需求,也不再适应发展潮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