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人民福祉,解决阶层收入差距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艰巨的任务”。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先后出台了开发式扶贫规划、“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使农村贫困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尤其是近些年所实施的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使一些农村贫困地区依靠市场经济制度下的产业化经营,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目前这一扶贫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地方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没有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由此,精准扶贫开创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新境界,而精准农村产业化扶贫无疑成为了今后扶贫工作的趋势和重点。如何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如何提高我国农村产业化扶贫精准度是精准产业扶贫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国家产业化扶贫、精准扶贫大背景下,认真梳理回顾国内外农村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研究成果,选取河南省北部一个有代表性的县级市—林州市,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林州市的农村产业化扶贫工作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通过对林州市“精准”产业化扶贫开发背景及动力的研究,分析了林州贫困问题现状、扶贫背景和“精准”产业化扶贫的动力。其次对林州市“精准”产业化扶贫现状进行分析,重点选取了特色农业种植业和光伏发电两个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指出林州“精准”产业扶贫过程中暴露出产业精准扶贫顶层设计存在不足、扶贫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组织模式较单一等问题。最后,从重视规划、做强产业、加强利益联结、提高农民素质等四个方面对林州“精准”产业扶贫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