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27和芳香烃受体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和Behcet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liang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葡萄膜炎通常是指发生于葡萄膜、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的炎症疾病。多为葡萄膜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往往反复发作,治疗棘手,并且由于导致视网膜和视神经的损害,其所致盲为不可逆和永久性盲目。VKH综合征是一种以葡萄膜炎、脑膜刺激征、白癜风和听力损害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Behcet病是一种以葡萄膜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和生殖器溃疡、多形性皮肤病变、常伴发自行消退和恶化为特征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炎症性疾病。Behcet病、VKH综合征是我国致盲率最高和最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两者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但自身免疫反应失调参与了两种疾病的发生,据报道这两种疾病中都存在Th17和Treg细胞功能和数量的异常。白介素27(IL-27)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分泌产生,在自身免疫动物模型中发现IL-27可以通过抑制Th17极化和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从而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但是,IL-27在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最近研究报道发现芳香烃受体(AhR)可以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AhR的配体ITE可以抑制EAE的炎症严重程度,AhR基因缺陷的巨噬细胞分泌更多的炎性细胞因子。但AhR在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课题主要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实验:1.探讨IL-27和AhR在VKH综合征或Behcet病患者的表达水平,以期确定其是否参与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进一步探讨IL-27和AhR在这两种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通过上述研究,以期阐明这两种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其防治提供新策略和新靶点。  第一部分 IL-27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机制作用中的研究  目的:  尽管VKH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在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发现IL-27是促炎T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者。在此,我们主要探讨IL-27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分别抽取VKH综合征的活动期和静止期患者,正常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L-27P28和EBI3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PBMCs,naiveCD4+T细胞和DC-T细胞共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利用流式技术检测IL-17阳性T细胞的比例。  结果:  (1)活动期VKH患者PBMCs中IL-27p28 mRNA(IL-27独有的亚单位)水平显著低于VKH静止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而三组中EBI3mRNA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活动期VKH患者中IL-27血清水平显著低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而静止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活动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PBMCs无论是否有SAC刺激,其培养上清中IL-27水平显著低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而静止期VKH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PBMC是否SAC刺激,其培养上清中IL-27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2)活动期VKH综合征患者PBMCs中产生IL-17阳性的CD4+T细比例显著高于静止期VKH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而在静止期VKH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分泌IL-17阳性的CD4+T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3)重组IL-27显著抑制VKH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na(i)ve 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和IL-17分泌.IL-27处理的DC可以显著抑na(i)ve 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  (4)IL-27显著促进na(i)ve CD4+T细胞分泌IL-10,而且活动期VKH综合征患者的naiveCD4+T细胞在IL-27的刺激下分泌IL-10的水平显著低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  (5)VKH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血清中IL-27水平显著升高,PBMCs分泌IL-27水平也显著上调,体外实验发现糖皮质激素可以显著促进PBMCs分泌IL-27,而环孢素对IL-27分泌没有影响。  结论:  我们的结果显示:活动期VKH患者中IL-27表达降低可能导致Th17细胞的高表达,进而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调节IL-27将可能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一个新策略。  第二部分芳香烃受体在Behcet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  最新研究发现芳香烃受体(AhR)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AhR通过与其配体(例如非毒性的FICZ和ITE)发挥作用。Behcet病是一个自身炎症性疾病,在本项目研究中,我们探讨AhR在Behcet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分别抽取活动期Behcet病患者、静止期Behcet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磁珠分离单核细胞和CD4+T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PBMCs中AhR表达水平,利用ELISA方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 CD4+T细胞培养上清,DCs和DC/T细胞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利用流式检测产生IL-17和INF-γ的CD4+T细胞比例。  结果:  (1)AhR在活动期Behcet病患者PBMCs中mRNA表达水平降低。活动期Behcet病患者PBMCs在anti-CD3/CD28的刺激下分泌IL-17,IFN-γ和IL-22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ICZ和ITE能够显著抑制Behcet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BMCs分泌IL-17,IFN-γ,并可以显著促进其分泌IL-22。  (2)活动期Behcet病患者CD4+T细胞分泌IFN-γ,IL-17和IL-22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FICZ和ITE可以抑制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17,而对IL-22分泌具有促进作用。在FICZ和ITE对CD4+T细胞作用的过程中,FICZ和ITE能够显著上调STAT3和STAT5的磷酸化水平,而对于STAT1和STAT4的磷酸化水平没有统计学的影响。FICZ和ITE不仅可以分别显著抑制Th1和Th17细胞重要的转录因子T-bet和RORC表达,而且对Th17细胞功能和亚型维持的分子IL-23R和CCR6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3) FICZ和ITE可以显著抑制活动期Behcet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LPS-处理的DCs表面HLA-DR,CD80和CD86分子的表达水平,对DCs表面CD40和CD83的表达水平没有统计学影响。  (4)活动期Behcet病患者LPS处理的DCs分泌IL-1β、IL-6、IL-23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ICZ和ITE能够显著抑制活动期Behcet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DCs分泌IL-1β、IL-6、IL-23和TNF-α。而对于抗炎因子,FICZ和ITE能够促进活动期Behcet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DCs分泌IL-10。  (5) FICZ和ITE对DC启动的Th1和Th17细胞极化具有抑制作用。  结论:  本部分研究显示了AhR的表达降低与Behcet病的活动性相关,AhR活化降低导致了Th1和Th17细胞免疫反应的上调。AhR活化还可以控制DC的分化、成熟和功能。因此,调节AhR激活可能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策略。
其他文献
急性白血病细胞是一种高度异源性、异质性而且有异常增殖活力的恶性细胞.传统的FAB分型法对一些形态上不典型的白血病细胞以及混合型白血病难以识别与确诊,需要结合白血病细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科室诊断后转院的20例异位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进行
目的:研究短期高脂饲养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组织学的变化及高血脂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 1表达的影响;以及胰岛素,辛伐他汀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上述指标的干预作
由于小学是为之后学习打下基础的阶段,因此小学学习的内容比较基础,但也十分的重要.在小学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基础技能成为了教师首要的任务,这也导致教师在
长期大剂量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内耳病(autoimmune inner ear disease,AIED)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可能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影响下丘脑—垂体—肾
背景: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作为参与细胞外基质粘附的重要分子,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ILK在上皮细胞的过度表达导致了不依赖粘附的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循环的进行.ILK的表达增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民政工作兜底保障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杭州市上城区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原则,大力推进和深化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同时,针对群众因重大疾病,支出高额医疗费或其他刚性支出造成实际生活困难,却无相应救助渠道或经救助后依旧困难的情况,有的放矢、多管齐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助方法
期刊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严重狭窄冠心病(CAD)患者冠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结论:1、在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中,CCC形成与病变的解剖位置有关,RCA形成CCC的比
中职语文阅读课堂,如果教师只是示范阅读,那么学生永远都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倾听者,这样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想营造一个适合中职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