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载体,推动着社会进程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出现了诸多影响社会发展的负面情形,例如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以至于人地矛盾尖锐的情况出现,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面对这些困境和挑战,我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倡导推动低碳循坏、绿色生态、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1)。土地是一种稀缺和宝贵的城市资源,将低碳发展融入到土地利用的评价中,符合城市长远发展的需求,对控制城市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内容为:通过文献阅读,界定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耦合协调的概念;通过IPCC的方法在计算出武汉城市圈2007-2016年间的碳排放量后,对其时空规律进行评价;根据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结果,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其耦合协调度。最后运用Tobit回归模型计算得出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为了使武汉城市圈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更加协调发展,从优化土地利用政策、探索土地低碳利用方式、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促进土地集约发展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文章的主要结论包括:(1)武汉市的碳排量是最高的,2007年为1868.88万吨,2016年上升为2588.88万吨,其年均增速超过了10%,占比达到34%,远远超出其他城市的碳排放,碳排放量约为其他城市的2-3倍。黄石和孝感的碳排放量位居二、三位,这三个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占比达到56%,而低碳排放的城市则有天门、潜江、仙桃。(2)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低碳利用水平呈现“M”型的变化格局。圈内东南部城市的低碳水平要高于西北部,咸宁市的低碳水平最高,鄂州、黄冈、孝感等次之,黄石和仙桃因为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碳排放量,因此其低碳水平也较低,发展水平最低的城市为天门和潜江。(3)在研究年份内,武汉市的土地集约利用值是最大的,远超其他几个城市的集约利用水平,其集约利用指数从2007年0.1505上升到2016年的0.7469。潜江市和仙桃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第二梯队,处于第三梯队的为鄂州和天门,这与其土地面积较小存在一定的关系。总体,对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城市圈西北部相对高于东南部。(4)武汉城市圈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时序内是不断提高的,只有部分地区在某些年份内出现了下降的情况。2013年,武汉的协调值超过了0.5,达到高度协调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直处于高度协调发展的状态,协调值超过其他八个城市,而其他城市如天门、潜江还处于低度协调的状态,仙桃、黄石、鄂州、孝感和天门处于中度协调的发展状态。(5)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区域政策协同以及产业的发展水平对武汉城市圈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优化协调发展度,提出优化土地利用政策、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引导产业结构改变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