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汉语热”高烧地区之一,韩国的汉语学习者正呈现低龄化的倾向。韩国教育部于2005年正式提出:在韩国全境的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程。此后,这一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韩国中小学选择在课后时段开设“汉语选修课”或“汉语课后课”,并逐渐取代日语,成为韩国中小学最热门的第二外语。笔者有幸通过了国家汉办的选拔考试和培训,光荣地成为了“2013年上半年赴韩中小学汉语教师志愿者(CPIK)”的一员。并于2013年2月26日至2014年1月28日任职于仁川广域市“仁川化田初等学校”。一年的海外教学实践,让笔者积累了一定的韩国小学零基础汉语教学经验,掌握了第一手的教学资料,并在探索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由于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匮乏,笔者逐步确立了本次论文的研究方向。本文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对外汉语教学法等理论的指导下,以仁川化田初等学校的汉语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在韩实际教学资料为依托,运用对比分析、偏误分析、数据整理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韩国中小学零基础汉语教学”进行论述:一.对韩国小学,特别是零基础阶段的韩国小学汉语教学现状进行梳理。二.对儿童零基础汉语习得特点和零基础对韩汉语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对韩国小学零基础汉语教学的特点进行归纳。三.对韩国小学零基础汉语教学的难点、问题、常用方法进行剖析和评估。四.提出面向零基础阶段韩国小学生的汉语教学原则与相应的教学策略,并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案例,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希望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与梳理,可以为韩国中小学零基础汉语教学,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为对韩汉语教学,贡献自身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