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护理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24],如今职业倦怠已成为护士不可忽视的职业病,然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护理专业人才的后备军,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直接影响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针对高职高专护理学生学习倦怠以及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展开研究,这对于维护护士队伍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专科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为研究内容,旨在更好地了解目前专科护生的学习情况,探究影响其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革措施,从而促进专科护生的身心健康,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为进入临床护理一线,开展优质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普查法、案例访谈、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等。运用文献法,广泛查阅了国内外学生学习倦怠的相关文献,利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专科护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量表》来分析专科护生年级、专业方向、性别、生源地、专升本压力及学习成绩等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识别影响专科护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部分护生进行了深入的个案访谈,对问卷调查法的结果加以补充。主要结果1.从总体情况来看,66.4%的专科护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的个人平均分为3.055,属于轻中度范围。专科护理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性格类型以及学习成绩的差异,内向性格的学生倦怠现象最严重,学习成绩越差,学习倦怠现象也越严重。在学习倦怠和成就感低这一维度上存在性别、年级差异,男生的倦怠程度要高于女生,大一学生高于大二学生。农村学生在学习倦怠和情绪低落这一维度上高于城市学生。在行为不当维度上,涉外护理学生高于普通护理学生。专升本意愿不同的学生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上存在显著差异,打算专升本的学生在情绪低落上高于不想专升本的学生,而在成就感低这一维度上低于不想专升本的学生。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课程设置、学习环境、任课教师、学习评价方式、专升本、就业压力、专业认知及兴趣七个方面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影响。结论与建议专科护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虽然大部分人处于轻中度倦怠的状态,但结果不容忽视,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也可能转变为重度学习倦怠。回归分析表明,课程设置、学习环境、任课教师、考核方式、专升本、就业压力、专业兴趣这七类影响因素对专科护生学习倦怠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建议如下:1)优化目前的育人大环境,营造重视健康、尊重护士的社会氛围;2)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训实习;3)减轻学习压力,激发专业学习热情;4)加强心理疏导,塑造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