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海和胶州湾海水中丙烯酸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ang200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近海有代表性的黄海、东海及北方典型海湾胶州湾为研究对象,对海水中丙烯酸浓度的分布特征、时空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丙烯酸与环境因子(温度、盐度、营养盐等)和主要生态因子Chl-a,以及相关的硫化物(DMS)、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初步了解丙烯酸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在DMS生物地球化学及海洋碳循环中所起的作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实验室中优化了海水中丙烯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4nmol/L(S/N=3),在0.01~10μmol/L的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可达0.9996,加标回收率为92.7%~96.8%,相对标准偏差为1.3~1.6%(1.04-2.32μmol/L),采用0.2μm滤膜重力过滤冷藏的办法可保存海水丙烯酸样品。2.通过对球形棕囊藻的培养,对藻培养液中的丙烯酸以及其他参数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球形棕囊藻生长过程中,丙烯酸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339~2.219μmol/L之间,丙烯酸与DMSPd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丙烯酸与DMSPd的浓度以及其单细胞释放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稳定生长期初期,而丙烯酸与DMS、DMSP、DMSPp也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如前者明显。3.分别于2011年3~4月(春季)、7月(夏季)、10~11月(秋季)、12月(冬季)对中国东海和黄海进行的大面积调查,对东海、黄海丙烯酸的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各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黄海表层海水中丙烯酸的浓度分别为:春季0.359(0~0.145)μmol/L、夏季0.258(0~1.06)μmol/L、秋季0.142(0~0.520)μmol/L、冬季0.121(0~0.720)μmol/L,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夏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其中春季丙烯酸是冬季丙烯酸含量的3倍。这除了与海洋中浮游植物的季节性消长有关外,还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东海、黄海丙烯酸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到长江冲淡水和贫营养的黑潮水系及其分支的影响。东海、黄海中丙烯酸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从近岸向远海逐渐降低的趋势。每一个季节又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不同季节丙烯酸周日变化总体趋势是:中午-下午为高值时段,夜间-凌晨为低值时段,这与海水中丙烯酸的产生与生源有关相一致。各季节丙烯酸在长江口断面站位的垂直分布中,丙烯酸浓度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中上层水体中(2m-30m),主要可能是由于真光层中浮游植物产生的丙烯酸较多,在中层水体以下,丙烯酸的浓度会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各季节丙烯酸含量与Chl-a存在着一定的线性相关性,但相关性均不明显,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复杂的藻种组成引起的。春季航次中,丙烯酸与营养盐中的SiO32-、NO3-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春季中这两种营养盐对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夏季航次中,丙烯酸与DIN总氮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其余营养盐也有正相关性,但是相关性不明显。在春季、夏季以及秋季航次中,丙烯酸与DMS、DMSP的相关性均不明显。4.于2011年8月对中国黄海冷水域进行的调查,对黄海冷水域中丙烯酸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丙烯酸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海冷水域表层水中丙烯酸浓度在0~0.208μmol/L,平均值为0.081±0.075μmol/L。分布表现为冷水域中心浓度高,外沿浓度低的趋势。黄海冷水域中丙烯酸的垂直分布表现为中层>底层>表层,这主要是垂直方向上,生产丙烯酸的浮游植物与细菌综合作用的结果。Chl-a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顺序为底层>中层>表层,而细菌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状况是表层>中层>底层,使得中层浮游植物较表层生长旺盛,而细菌在中层比表层数目少,从而丙烯酸在中层,温盐跃层出现浓度的最大值。在夏季黄海冷水域中,丙烯酸含量与温度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与盐度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盐度对黄海冷水域中丙烯酸的分布影响较小;丙烯酸与Chl-a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可见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丙烯酸的产生及分布。5.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对胶州湾表层海水中丙烯酸的分布规律,从水平分布、时间分布和相关性几个方面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表层海水的丙烯酸含量在0.031~0.472μmol/L,平均值0.093±0.105μmol/L。胶州湾表层海水的丙烯酸分布趋势有着明显的分区现象,从湾口到湾内浓度逐渐增大,且胶州湾东部丙烯酸的浓度高于西部,可能是由于近岸受人类活动和地表径流的影响较大。胶州湾春、夏、秋、冬四季丙烯酸的分布趋势大致相同,具有西南部低,东北部高,即丙烯酸向湾口方向逐渐减小,向湾内逐渐增加。丙烯酸的季节分布特征: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即其丙烯酸春季最高,秋季最低,这主要与水温、生物活动、陆源输入和水体混合有关。胶州湾内丙烯酸浓度与DMS、DMSP浓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与pH呈现出较弱的负相关性,与营养盐、Chl-a均无相关性。表明胶州湾内的丙烯酸来源于浮游生物生产的量较少,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人为活动以及陆地径流,受胶州湾周边各河流的影响较大。6.于2011年4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两个不同时期对入胶州湾7大河流进行了调查,对入胶州湾河流中丙烯酸的分布和含量进行了分析。在枯水期时,丙烯酸在河流中的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507±0.225μmol。其中墨水河中的丙烯酸的浓度最高,曹汶河上游站位丙烯酸的浓度最低。在丰水期时,丙烯酸的含量较枯水期时的浓度较低,平均值为0.252±0.292μmol。其中在海泊河下游丙烯酸的浓度最高,在洋河下游,以及曹汶河上下游丙烯酸的含量较低,均低于仪器的检出限。
其他文献
现实河岸地形大多为倾斜岸坡,排污口一般设在岸边,横向与垂向扩散系数会有一定的差别。过去研究岸边排污扩散问题时,一般忽略横向与垂向扩散系数不等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致使研究
针对煤炭企业战略客户合理确定的问题,文章构建"四性两度"评价指标模型,将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利用关联矩阵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给出煤炭企业指标评价尺度表,最终确定煤炭企业
以种间竞争理论为依据,以山西重点景区乔家大院、壶口瀑布、云冈石窟和皇城相府为例,运用2009-2013年的旅游业、景区及其周边环境、区域经济数据和多渠道信息、素材,通过实地
为解决在研究铁矿粉烧结液相流动性能时通常只考虑面积增长率这一终点信息,而没有考虑过程信息的缺陷以及采用多个指标来表征流动性能在使用上的不便,对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进行了
针对低渗透裂缝型油藏地层能量低、注入水平面单向突进、剖面尖峰状吸水较普遍、注采调控难度大等问题,提出“垫堵调封相结合”的治理思路,采用不同成胶强度的调剖体系。在中国
乡村振兴战略对村庄规划提出全新要求,以往村庄规划“重空间,轻发展”的规划策略已难适应村庄建设发展要求。在海南无论是2011年的“三图一书”村庄规划,2014年生态文明村建设,还是2016年启动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均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新时期背景下的海南乡村振兴肩负着特殊使命,村庄规划策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研究综合乡村振兴基础理论和探索实践,以及梳理归纳了国内外村庄规划研究最新动态,认为在当前乡村振兴
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的基石,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2009年我国通过修改法律确立了现行的五项法律制度,但是该制度目前仍存在:总量目标未以立法
为了建立标准、一致的河流水质模型,并使它们可与标准活性污泥模型直接相连,国际水协会(IWA)专门成立了河流水质建模任务组,并发布河流水质1号模型(River Water Quality Mode
本文讨论的是英国1215年6月15日签署的著名的"大宪章",大宪章的产生原因和深远意义。
在研究五氧化二磷和辛醇生成烷基磷酸单酯的机理和分析总体反应控制步骤的基础上,建立了五氧化二磷醇解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微分法和参数回归分析得出宏观反应速率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