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TO作为一种兼具透明、导电性能的材料,在光电技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本文通过离心纺丝和高温煅烧制备出不同结构的ITO纳米纤维,并将ITO纳米纤维膜附着在石英光纤表面,赋予光纤透明、导电、导光的性能,以期可以应用于传感检测等领域。利用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分析(BET)等测试方法对ITO纳米纤维膜的热损失、形貌及组成、晶体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分析;通过四探针测试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亮度色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ITO纳米纤维膜及其负载光纤的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本论文详细研究了纺丝液的无机物配比、煅烧温度等对ITO纳米纤维形貌、结构及其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离心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对纺丝液没有极性要求,可以制备出各种无机物含量的纳米纤维。无机物/PVP纳米纤维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高温煅烧去除PVP,为了减少损失量,本论文试图增加In(NO3)3·4.5H2O的质量分数配制纺丝液来制备ITO纳米纤维。观察不同PVP/In(NO3)3·4.5H2O质量比的ITO纳米纤维的形貌、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和光电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In(NO3)3·4.5H2O质量分数小的纺丝液制备出的ITO纳米纤维直径较细,纤维结构较致密,然而In(NO3)3·4.5H2O的质量分数较高的ITO纳米纤维直径较粗,且纤维呈现分层-多孔的形状。但是In(NO3)3·4.5H2O的质量分数对ITO纳米纤维膜的光电性能影响较弱。离心纺丝法可制备出中空结构的ITO纳米纤维,煅烧温度的高低可以控制中空纤维的孔径和壁厚的大小。对不同煅烧温度下的ITO中空微纳米纤维的形貌和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可得,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中空纤维的孔径增加,晶粒逐渐长大,比表面积增加。随着ITO中空微纳米纤维形貌的变化,其光电性能也随之发生变化。论文最后选用自制的光纤收集装置,将ITO纳米纤维缠绕在石英光纤表面,探索了离心纺ITO纳米纤维与光纤复合的最佳纺丝液配比,并进行了光电性能的表征,为今后利用ITO-光纤制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提供了前期研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