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46例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耐药性资料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患儿,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山西省儿童医院(三甲儿童专科医院)内科收治的46例肺炎链球菌所致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耐药性资料,总结其特点;并根据出院时Glasgow预后评分结果将患儿分成良好预后组和不良预后组,对比分析两组在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无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联因素(P<0.05);再对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行二分类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导致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共46例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纳入该研究,男女比例1.56:1,发病以冬、春季为主(29/46),5岁以下(38/46)儿童多见,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32/46)。2、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多伴有发热、呕吐、惊厥及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WBC、CRP、PCT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PCT明显升高,脑脊液糖浓度明显减低。部分重症或死亡患儿有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明显减低。3、从所有患儿脑脊液中均分离出单一肺炎链球菌株,27株(58.69%)对青霉素不敏感,同时耐药率达56.52%,对其他类别抗生素的耐药率依次为红霉素(97.73%)、克林霉素(90.91%)、四环素(68.89%)、复方新诺明(53.33%)、头孢噻肟(13.04%)、头孢曲松(12.20%)、左氧氟沙星(2.44%)、万古霉素(0%)、利奈唑胺(0%)。4、单因素分析显示:惊厥、意识障碍/昏迷、呕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血清PCT、CSF蛋白、CSF-PCT、住院天数共10项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其与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有关联。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WBC(OR=1.229,95%CI:1.014~1.489;P=0.036)为保护因素;血CRP(OR=0.981,95%CI:0.963~0.998;P=0.088)、血PCT(OR=0.959,95%CI:0.920~0.998;P=0.081)为危险因素。结论:肺炎链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病情危重,早期易死亡,并发症及后遗症多,临床医师应该予以高度重视。本研究发现外周血WBC降低、血CRP、PCT水平升高是导致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存在预后不良高度风险的患儿,并给予早期干预和更为积极的治疗,以改善患儿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