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普拉克索诱导大鼠低体温的研究目的:研究普拉克索是否具有降温作用以及不同剂量的普拉克索诱导大鼠低体温的效果。方法:将42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分别接受0 mg/kg,0.125 mg/kg,0.25 mg/kg,0.5 mg/kg,1.0 mg/kg,1.5 mg/kg和2.0 mg/kg体重的普拉克索腹腔注射,持续监测大鼠体温变化,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结果:1.持续动物体温检测显示,与0.125 mg/kg体重相比,0.25 mg/kg体重的普拉克索可以更稳定地维持大鼠体温在34~36℃,给药间隔时间为8 h。2.与0.25mg/kg体重组死亡率(0%)相比,0.5 mg,1.0 mg,1.5 mg,2.0 mg/kg体重组均出现不同程度死亡。结论:1.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可以诱导大鼠产生低体温;2.0.25 mg/kg体重的普拉克索可以安全有效地诱导大鼠体温在34~36℃之间第二部分普拉克索诱导的低体温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抑制作用目的:研究普拉克索诱导的低体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SAH组以及SAH+普拉克索,SAH+普拉克索+复温组等5组,每组6只。所有SAH大鼠经自体股动脉抽取非肝素化动脉血注入视交叉前池,致SAH模型,在SAH后48h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大鼠进行股动脉采血并予颅骨钻孔,但未进行注血,于处理后48h处死大鼠。此外,普拉克索处理:在SAH建模后立即接受0.25 mg/kg体重的普拉克索腹腔注射。复温处理:进行普拉克索腹腔注射后通过加热毯维持大鼠体温在37℃。各组大鼠均接受持续体温监测。建模后48h,大鼠安乐死,取材。首先通过TUNEL染色方法检测脑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的白蛋白含量(即白蛋白泄露)分析血脑屏障的完整性;通过行为学评分评估行为能力;分析在SAH条件下,普拉克索是否可以诱导体低温,以及普拉克索对SAH引起的早期脑损伤的影响。其次,对SAH组,SAH+普拉克索以及SAH+普拉克索+复温组进行血脑屏障完整性和行为能力评估,分析普拉克索是否通过诱导低体温发挥作用。综上分析,在SAH条件下,普拉克索对SAH引起的早期脑损伤的影响,普拉克索是否通过诱导体低温发挥作用。结果:1.持续动物体温检测显示,在SAH条件下,腹腔注射0.25 mg/kg体重的普拉克索可以稳定地维持大鼠体温在34~36℃,给药间隔时间为8 h。2.TUNEL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中仅出现少量的TUNEL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极其显著的增多,而普拉克索诱导的低体温可以有效地降低SAH引起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增多。3.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白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中白蛋白含量极低,且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脑组织中白蛋白含量极其显著的升高,而普拉克索诱导的低体温可以有效地降低SAH引起的脑组织中白蛋白含量的升高。4,行为学评分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行为学能力显著降低,而普拉克索诱导的低体温可以有效缓解SAH引起的行为学能力降低。5,对SAH组,SAH+普拉克索以及SAH+普拉克索+复温组进行血脑屏障完整性和行为能力评估,结果显示:SAH条件下,普拉克索对血脑屏障的保护和行为学的改善均被复温处理显著抑制。结论:1.SAH条件下,大鼠脑细胞凋亡和血脑屏障破坏,行为学能力下降。2.普拉克索诱导的低体温可以有效地抑制SAH引起的脑细胞凋亡和血脑屏障破坏,有效改善行为学能力,发挥脑保护作用。3..复温抑制普拉克索的脑保护作用,进一步说明普拉克索通过诱导低体温发挥神经保护作用。4.SAH条件下,普拉克索通过诱导低体温抑制SAH引起的EBI。第三部分普拉克索诱导的低体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挥脑保护的作用机制目的:研究普拉克索诱导的药物性低温是否通过PI3K/AKT/GSK3β这一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AH组(n=6)和SAH+普拉克索组(n=24);SAH+普拉克索组的24只大鼠又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AKT抑制剂MK-2206组以及GSK3β抑制剂CHIR99021组等4组,每组6只。各抑制剂与普拉克索同时进行腹腔注射。首先,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普拉克索处理对bcl-2的蛋白水平,caspase3活化以及PI3K/AKT/GSK3β通路的影响;其次,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抑制剂在该动物模型中是否发挥作用;最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脑组织中白蛋白含量和活化的caspase3水平,以及通过TUNEL和FJB染色,行为学评分检测在PI3K/AKT/GSK3β这一通路被阻断的情况下,普拉克索诱导的低体温是否还能发挥脑保护作用。结果:1,在SAH条件下,普拉克索处理有效地上调了bcl-2的蛋白水平,抑制了caspase3的活化,激活了PI3K/AKT/GSK3β通路。2,在SAH条件下,LY294002可以有效地抑制PI3K,AKT和GSK3β的磷酸化;MK-2206可以有效地抑制AKT和GSK3β的磷酸化;CHIR99021可以有效地抑制GSK3β的磷酸化。3,在各阻断剂存在的情况下,普拉克索诱导的低体温不能有效地抑制SAH诱导的caspase3的活化,血脑屏障破坏,脑细胞凋亡和神经元坏死,行为能力丧失。结论:1.在SAH条件下,普拉克索有可能是通过激活了PI3K/AKT/GSK3β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2.在SAH条件下,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可抑制下游蛋白AKT和GSK3β磷酸化,不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3.在SAH条件下,PI3K抑制剂LY294002,AKT抑制剂MK-2206以及GSK3β抑制剂CHIR99021均可抑制普拉克索诱导的药物性低温的脑保护作用。4.在SAH条件下,普拉克索至少部分的是通过PI3K/AKT/GSK3β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