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干预建立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研究氧化应激损伤作用下HT22神经细胞中Rab30的表达及高尔基体结构变化,探讨神经细胞中Rab30的表达变化与高尔基体应激性碎裂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细胞培养:HT22细胞来源于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用DMEM培养基培养,然后传代。2、实验分组:将HT22神经细胞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浓度为0.1μg/ml毒胡萝卜素处理3h组和0.1μg/ml毒胡萝卜素处理5h组。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总的Rab30 mRNA变化;4、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Rab30、GM130、JNK3蛋白的表达情况;5、利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各组细胞中高尔基体(用GM130标记)的形态以及Rab30在高尔基体的定位情况。结果:1、PCR检测各组细胞Rab30 mRNA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经0.1μg/ml毒胡萝卜素处理3小时或5小时后,实验组的Rab30mrna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两实验组相比也出现明显变化:毒胡萝卜素作用5h后,rab30mrna的表达较毒萝卜素作用3h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rab30、gm130、jnk3蛋白的表达情况:rab30及gm130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现一致趋势:其从多到少的顺序为正常对照组>毒胡萝卜素3h组>毒胡萝卜素5h组,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jnk3的表达趋势:毒胡萝卜素处理5h组>毒胡萝卜素处理3h组>正常对照组,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免疫荧光观察rab30在神经细胞高尔基体的定位情况:rab30红色免疫荧光与gm130绿色免疫荧光的信号区域发生明显重叠,rab30与gm130存在明显共定位,说明rab30主要分布在高尔基体。4、免疫荧光观察各组细胞中高尔基体形态:在正常对照组中,gm130标记的高尔基体形态结构比较紧凑,呈新月体形紧密围绕在细胞核周围,在毒胡萝卜素损伤组中,gm130绿染标记的高尔基体由紧凑的囊泡结构逐渐向胞浆弥散开,提示gm130发生裂解,高尔基体结构出现碎裂,随着时间的延长,到毒胡萝卜素作用5h组后,高尔基体发生了进一步的碎裂,囊泡结构更弥散,部分呈点状散在整个细胞质中。结论1.ht22神经细胞中有rab30的表达,且主要定位于高尔基体。2.在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过程中,rab30表达水平降低,且出现了高尔基体形态的碎裂。3.Rab30可能介导了毒胡萝卜素氧化应激损伤后高尔基体碎裂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JNK3、GM130的表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