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研究:国债功能视角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W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国债发行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为了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1998年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国家连续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加国债发行规模,结果导致国债余额积累越来越大,因此,国内出现了关于国债规模是否适度的争议。有人认为,我国的国债规模接近甚至超出了国际警戒线应该加以控制,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不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国债规模是适度的。由于国债规模在国家经济建设乃至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深入研究国债规模问题,对于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从国债规模与国债功能的关系出发研究国债规模,指出国债功能是随着社会的体制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当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本文认为,国债除了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和调节经济运行功能外,还应当具有资源配置、收入调节和稳定经济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就需要通过扩大国债规模来实现。其次讨论了我国国债的现存规模,从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有国情入手,说明我国国债规模的形成过程,分析国债规模的形成根源,以实证分析为主,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国债规模的现实进行考察论证,分别从国债规模的衡量指标、国债规模的国际比较和金融资产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国债的规模,得出了我国国债规模还可以扩大的基本判断。本文最后阐述了扩大我国国债规模的必要性,通过与美国和日本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国债结构和国债发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扩大我国国债规模的基本途径。
其他文献
2008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实现程度为67.9%。这一年,我国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从六大方面看,经济发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数字经济时代,利用云计算技术创新赋能已成为企业创新业务发展、实现数字化变革的必然趋势。采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同时提升业务系统的可靠性以及
课堂评价作为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几则真实的数学课堂评价案例,进行评析与反思:课堂评价要凸现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体现
利用3-酰胺基取代氧化吲哚与乙醛酸酯发生Aldol反应,合成了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紫杉醇侧链苯基异丝氨酸衍生物3a~3h,产率在71%~99%之间,研究了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对反应非对
民营经济在长三角区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三角三省市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路径上有显著差异。本文对三省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