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基于名词性“of短语”和“的字结构”对“of"和“的”进行对比研究,在新的“of短语”分类框架下对比“of”和“的”两者在“of短语”的翻译中的对应情况,从而得出哪些类型的“of短语”在翻译过程中可译作“的字结构”,哪些则不能,进而提出有效的翻译策略。介词虽无实际意义,但在英语中使用广泛,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英语成分的重要作用。而介词of是英语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介词之一,掌握好其用法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另外,介词of几乎可与所有的词类搭配,其多样化用法给其汉译造成了困难,使其成为最难翻译的介词之一。由于受中国传统英语教育的影响,很多英语学习者理所当然地将名词性“of短语”中的介词of和汉语中的“的”等同起来,在翻译时倾向于直接用“的”来代替of,从而造成误解、误用和误译。因此有必要对“of”和“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翻译中的对应和不等,为of及“of短语”的教学和翻译提供借鉴。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奈达认为翻译应当注重反映语言深层结构的功能对等而不是表层结构的形式对等,提出了动态对等高于形式对等的翻译准则。功能对等理论十分重视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主张为了传达原文信息,必须改变语言的形式,翻译是否“正确”取决于译文目标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原文的程度。奈达还提出了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四种词汇语义类别,并将它们运用到对语法结构的语义分析中。前人对于“of短语”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语法分析的层面,本文试图运用奈达的中心句理论对“of短语”中of所连接的名词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从语义的角度对“of短语”进行研究。鉴于英文中“of短语”多种多样,本文缩小了研究范围,仅选取名词性“of短语”,即of前后连接的成分都是名词的“of短语”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选择了100个“of短语”作为研究主体,根据of连接的两个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它们分为四大类,12个小类。通过每类中“of”与其汉语翻译的对比,揭示名词性“of短语”与“的字结构”的对应比例。本文得到如下结论:通过对比发现,“of短语”在翻译成汉语时并不一定能与“的字结构”相对应。一部分“of短语”确实可以翻译成汉语中的“的字结构”或者省略“的”字的名词性结构。但是更多的“of短语”应当根据短语的深层结构以及上下文的需要进行灵活翻译。为了得到对等翻译,译者需要对“of短语”进行语义分析,找出of连接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并补足词组的语义,进而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尽管本文的研究仅限于名词性的“of短语”,但是它对于其他“of短语”的研究、英语介词的研究和介词的翻译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