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1.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共105例。2.根据蛋白尿水平将所有病例分为A、B两组,蛋白尿的分组界限为0.5g,即A组(蛋白尿≤0.5g/d)和B组(蛋白尿>0.5g/d)。3.统计学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尿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存在显著差异,B组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高于A组[A=3.24(2.28,4.90),B=2.17(1.48,3.18),P=0.003]。2.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1.009,95%CI:1.012-1.402,P=0.036)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蛋白尿水平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升高,患者的蛋白尿水平也升高。3.两组间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浆白蛋白、血浆球蛋白、甘油三酯、24h尿蛋白、血沉、补体C3、纤维蛋白原、狼疮活动指数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对患者尿蛋白水平存在影响。4.血尿酸、血浆白蛋白也是蛋白尿的危险因素,血尿酸与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血浆白蛋白与蛋白尿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结论:1、尿蛋白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伤的一项预测指标;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尿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蛋白尿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蛋白尿水平呈正比,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为主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