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蛋白尿关系的研究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tec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1.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共105例。2.根据蛋白尿水平将所有病例分为A、B两组,蛋白尿的分组界限为0.5g,即A组(蛋白尿≤0.5g/d)和B组(蛋白尿>0.5g/d)。3.统计学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尿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存在显著差异,B组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高于A组[A=3.24(2.28,4.90),B=2.17(1.48,3.18),P=0.003]。2.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1.009,95%CI:1.012-1.402,P=0.036)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蛋白尿水平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升高,患者的蛋白尿水平也升高。3.两组间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浆白蛋白、血浆球蛋白、甘油三酯、24h尿蛋白、血沉、补体C3、纤维蛋白原、狼疮活动指数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对患者尿蛋白水平存在影响。4.血尿酸、血浆白蛋白也是蛋白尿的危险因素,血尿酸与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血浆白蛋白与蛋白尿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结论:1、尿蛋白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伤的一项预测指标;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尿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蛋白尿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蛋白尿水平呈正比,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为主要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中国加WTO已经有14年,各行各业对外交流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社会对语言类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语言专业转变为专业+语言,对于专业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非腹腔引流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经腹腔镜治疗的134例化脓性阑尾炎且未放置腹腔引流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了和教育行业的融合,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该文以高职金融专业为例,系统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专业课程创新的必
大型飞机地面空调往往体积很大,难以实现试验室内的性能测试。本文主要提出一种现场测试方法,供业内人士参考。
根据部颁标准汽车空调用膨胀阀QC/T663--2000的技术要求,设计建造一套检测热力膨胀阀开度、迟滞特性的试验系统,编制工况控制及测试软件,并进行H型热力膨胀阀的开度特性试验。
目的 观察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henne muscular dystrophv,DMD)患者的心电图Q波改变. 方法 分析70例DMD患者心电图的Q波表现,以7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Ⅰ、Ⅱ、Ⅲ、a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治策略。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10年8月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3例胆囊十二指肠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1例,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