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明目十一味丸治疗II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eage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客观地评估蒙药明目十一味丸治疗II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2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II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2只眼,蒙药组62只眼,对照组60只眼,蒙药组加用蒙药明目十一味丸,对照组加用羟苯磺酸钙胶囊,一个疗程为28天,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受试者分别在治疗0周及治疗12周各检查一次针对糖尿病的血液指标、多焦视网膜电图、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最佳矫正视力及安全性指标检查,并记录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数据、N1波和P1波的潜伏期及振幅、视网膜微动脉瘤数目、眼底出血面积、眼底渗出面积、平均视网膜厚度以及最佳矫正视力。  结果:结合一般资料及血液检测得出结果:各组受试者入组时眼数、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腰臀围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眼压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各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各组受试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尿素氮、收缩压、舒张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合多焦视网膜电图得出结果:各组治疗前后P1、N1 在R1-R5区域的振幅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治疗前后振幅密度值差值比较,P1、N1在R1-R5区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潜伏期比较,P1、N1在R1-R5区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眼底彩照得出结果:各组治疗前后微动脉瘤、出血面积、渗出面积比较,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彩照蒙药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达79.0%及61.7%,经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得出结果:治疗12周后,各组平均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2周后,各组平均视网膜厚度差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最佳矫正视力得出结果:各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蒙药明目十一味丸可有效减少II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的微动脉瘤、出血及渗出,明显改善视网膜的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II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规用药之一。
其他文献
哺乳动物周围神经(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而中枢神经(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损伤后几乎不能再生[1,2],同样,属于中枢神经的视神经受损伤后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