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测科尔沁区不明原因眼胀、眼痛、眼部不适及高眼压患者并观察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发生情况及形态学特征,分析囊肿与邻近房角及眼压的关系,探讨UBM检测虹膜睫状体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及虹膜睫状体囊肿在本地区的检出率、虹膜睫状体囊肿对房角及眼压的影响。
方法:先在双盲情况下,对20例(20只眼)虹膜睫状体囊肿患者进行检查者自身之间及不同检查者之间UBM检测囊肿的重复性研究。再回顾性分析科尔沁区1178例(2313眼)不明原因眼痛、眼胀不适患者UBM检查资料及其他眼部体征,如发现虹膜睫状体囊肿则记录其形态、数量、位置、内容物及囊壁回声,测量囊肿水平直径、垂直直径及最大矢状面积,计算平均值;对有囊肿部位的房角进行测量,房角分宽角(≥40°)、窄角(<40°)和闭角,对窄角或闭角眼根据眼压情况进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或)周边虹膜成形术或小梁切除术。
结果:在20例(20只眼)虹膜睫状体囊肿患者中,两位检查者测量囊肿水平直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45%和2.91%。在20例(20只眼)虹膜睫状体囊肿患者,3个不同的检查者间房角开放距离500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313眼中153眼发现虹膜睫状体囊肿239个,平均年龄35.88±10.21岁,范围(16~76)岁,单发106眼(69.28%),多发47眼(30.72%);睫状沟50个、睫状冠后表面19个、睫状冠中心134个、睫状冠顶端27个、睫状体平坦部4个、虹膜瞳孔缘2个、虹膜中周部3个;上方象限33个、下方象限78个、鼻侧象限42个、颞侧象限86个;圆形52个、椭圆形140个、多族葡萄状47个;有囊肿部位的房角57处为窄角,11处为闭角;平均水平直径1.01±0.86mm,范围(0.21~5.00)mm,平均垂直直径0.47±0.26mm,范围(0.21~5.00)mm、平均最大矢状面积0.52±0.42mm2,范围(0.06~2.13)mm2。对囊肿相关参数和房角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位于睫状沟,多发性,水平直径、垂直直径、矢状面积更大的囊肿更易引起窄房角或闭角。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UBM能较清楚显示虹膜睫状体囊肿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房角的关系,并对囊肿进行定量测量,在实时超声状态下观察睫状体自身的病理改变、生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