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子是我国传统中药和四川道地性药材,为毛茛科乌头属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实验以江油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翻耕与免耕稻草覆盖栽种技术、稻草覆盖方式(整草覆盖、切割与粉碎覆盖)和数量、及秸秆腐熟还田栽种技术对附子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稻草覆盖实验在所有实验中长势最好。差异主要表现在覆盖方式上,即粉碎覆盖>切割覆盖>整草覆盖>不覆盖。秸秆腐熟的3个实验中,商品肥与基肥互作实验下的附子长势略逊于其他两个实验,但差异不大。综合所有实验的生长发育情况,粉碎覆盖长势最好,最差为免耕,且免耕死苗数最多。
2.免耕处理产量明显低于其他实验处理;不同稻草覆盖方式对附子生物量影响较大,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切割覆盖对增产没有贡献,甚至出现略少于对照的情况。腐熟秸秆作基肥时,产量较高,可能主要是该实验条件下死苗数少所致。从覆盖与基肥互作和商品肥与基肥互作两实验中可以看出,在秸秆还田量较小的情况下,少量还田处理比起不还田处理并不能增加小区产量;当还田量增大时,秸秆降解数量增多,能显著增加小区产量。
3.秸杆还田主要是改善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而对作物内部的各品质指标无明显作用。有机质受秸秆还田年限的影响,增量很小。
4.全田产量和收益方面,最优选择腐熟秸秆作基肥实验,能达到产量及收益的双优。其次是整草覆盖处理;腐熟秸秆覆盖与基肥互作实验、商品肥与腐熟基肥互作实验,处理方式繁琐,也不能达到产量最优。最差的处理方式为免耕,不仅虫害严重,而且产量低下。虽最节省劳力,但对收益无利,应该摈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