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茄子青枯病(Bacterial wilt of eggplant)是由Ralstonia Solanacearumcomb.nov引起的世界性的细菌性土传病害。在我国,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由于传统的抗病育种存在诸多弊端,而依靠现代生物学手段、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来培育优良品种就成为防治该病的有效手段。 目前,茄子抗青枯病的研究步伐落后于同科蔬菜番茄、马铃薯等。为了探讨茄子抗青枯病的遗传机制,加速茄子抗青枯病育种进程,本研究以感病品种北京六叶茄纯系064、马来西亚抗病半栽培种S3及064×S3 F2代为材料,采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F2代植株进行了抗病性遗传分析,并利用群分法(BSA),借助RAPD技术,对S3的抗病基因进行了标记,取得了以下结果: 1、对064、S3以及064×S3 F2代分离群体139株植株进行了温室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鉴定方法以伤根灌注法较为适宜;抗病亲本材料S3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2、对所提取的茄子幼叶总DNA的质量及纯度的检测结果显示,CTAB法更适宜于茄子幼叶的DNA提取。 3、首次采用正交设计(L16(45))对茄子PCR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体系为:(1)反应体系:每一反应总体积为25ul,由10×buffer2.5ul,Taq酶(2u/ul)0.5ul,dNTP(10mM)0.625ul,引物(0.4uM)1ul,模板DNA(20ng/ul)2ul,Mg2+(25mM)2.5ul,灭菌去离子水16.175ul组成。(2)扩增程序:94℃预变性4min,然后92℃变性45s,36℃退火30s,72℃延伸75s,38个循环,最后72℃延伸5s,4℃保存备用。 4、以064、S3及其F-2代群体139株植株为材料,利用群分法(BSA)进行抗青枯病基因定位,通过300个随机引物的PCR扩增分析,发现15.6%的引物在双亲间表现出多态性,找到了一个与茄子抗青枯病亲本S3中的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5264,。。(该引物的碱基序列为CAGAAGCGGA),该标记与S。的抗病基因的交换值为4.32%,遗传距离为4.3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