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dherin、β-catenin、P21在尖锐湿疣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kuaile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的主要发生与生殖器部位的皮肤粘膜增生性疾病,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HPV持续感染,而机体难以建立有效的细胞免疫是其反复发作的主要因为。E-cadherin是一种依赖Ca2+的跨膜蛋白,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层及基底层上的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和朗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LC),介导KC之间以及KC与LC之间的粘附,对LC在表皮基底层的定位及滞留都很重要,使LC在表皮中、下部形成网络样分布,发挥免疫监视功能,而LC是HPV感染局部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并刺激T淋巴细胞引起局部特异性细胞免疫。LC的数量与分布与E-cadherin的表达和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E-cadherin与CA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E-cadherin与胞浆相关蛋白β—catenin等形成E-cad/cat复合体而发挥正常的细胞黏附和信号传递功能。β—catenin是wnt细胞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在基因激活、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与移行等方面起重要作用,CA主要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以增生为主,有实验表明:wnt-1在CA组织中过度表达,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可促进细胞增殖,而β-catenir作为wnt细胞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可能参与尖锐湿疣病变组织KC的增生。P21是近年来发现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最广泛激酶活性的细胞周期抑制蛋白,可广泛地抑制周期素依赖蛋白/周期素(cyclin-CDK)复合物活性,其过表达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并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因此,P21在CA病变组织KC的增殖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了解CA中E-cadherin,β-catenin,P21的表达与CA发病机制的关系,我们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三种分子在CA患者皮损及正常皮肤表皮的表达情况,从而了解三者在C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尖锐湿疣患者皮损标本来源于2009年3月~2009年9月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患者,共计30例。所有患者皮损均取自外阴或肛周,经临床和组织病理确认为尖锐湿疣。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9~47岁,平均(30.30±4.15)岁,其中13例为初发,17例为复发,取材前10天内未经药物治疗,无其他皮肤病及系统性疾病。选取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20例外伤患者的健康皮肤作为对照,且年龄、性别及取材部位与实验组患者相匹配。   组织病理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免疫组化采用SP法。免疫组化实验结果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性界限。   结果:   1 E-cadherin在正常组织主要定位于细胞膜,胞膜出现黄色或棕黄色的细小颗粒着色为阳性细胞。在尖锐湿疣组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30例CA皮损中强阳性2例,阳性3例,弱阳性3例,阴性22例。而正常对照组20例中强阳性9例,阳性7例,弱阳性4例,阴性0例,主要表达在基底层及棘细胞层。结果显示:E-cadherin在CA中表达较正常组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年龄及原发、复发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   2β-catenin在正常组织中显著表达于细胞膜,少量表达于细胞浆。在30例CA的细胞膜中,强阳性表达3例,阳性7例,弱阳性11例,阴性9例;在20例正常组织中强阳性6例,阳性9例,弱阳性5例,阴性0例,主要表达在基底层及棘细胞层。在胞浆中,强阳性6例,阳性7例,弱阳性14例,阴性3例;正常组织中强阳性1例,阳性3例,弱阳性11例,阴性5例。结果显示:β-catenin在CA细胞膜中表达下调,而在细胞浆中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年龄及原发、复发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   3 P21在组织中表达于细胞核,染色较浅。在30例CA皮损中,强阳性20例,阳性5例,弱阳性3例,阴性2例。在正常组织中强阳性0例,阳性4例,弱阳性5例,阴性11例。两者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在原发、复发及年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   4在CA皮损中,E-cadherin与β-catenin在细胞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32,(P<0.01)。E-cadherin与P2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949,(P<0.01)。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E-cadhefin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的细胞膜中表达下调,可能使LC与感染HPV的KC难以接触、粘附,造成病毒抗原的提呈障碍,从而影响了针对HPV的免疫应答启动,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而使病毒感染持续存在,在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2β-catenin在尖锐湿疣皮损的细胞膜表达下调,而在胞浆表达上调,提示尖锐湿疣组织中E-cadhefin的下调可能增强了β-catenin转录活性,胞浆内β—catenin聚集激活wnt通道,促进尖锐湿疣上皮细胞过度增殖。   3 P21在尖锐湿疣皮损的细胞核中表达上调,提示P21作为一种细胞周期抑制蛋白,可能通过改变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从而阻止DNA异常复制,使受损细胞有充分时间修复。   4尖锐湿疣的发病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可能存在多种因素调控,E-cadhefin、β—catenin、P21三种因子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在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CO2气腹妇科腹腔镜附件切除手术病人在使用瑞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时机体的应激反应,以及在静吸复合麻醉中气腹前停用瑞芬太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