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引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城镇谋求发展。这在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但却致使农村住宅长期闲置,“空心村”现象较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为地处西部地区的陕西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地区“人走楼空”问题凸显,新农村社区建设迫在眉睫。因此,研究农户集中居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也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论题展开研究。首先,根据调研结果分析陕西六县(区)农户的居住现状,从整体上对农村住宅有大体的了解;其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集中居住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集中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房屋建造时间,住房面积,现有住房类型,基础设施拥有情况,经济条件允许下居住地选择,获得楼房的方式,闲置房屋处理方式,是否了解土地流转政策,转让承包地、宅基地与房屋意愿,是否同意撤村盖楼房,置换出来的土地用途和外出打工者回家次数。而在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住房面积,现有住房类型,是否了解土地流转政策和外出打工者回家次数对集中居住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同时,本文还借助因子分析将影响因素归为农户居住现状,农户对待房屋的主体行为,农户对政策的了解及转让意愿,土地利用和外出打工者对住房的需求情况。最后,针对实证部分得出的具体影响因素,提出发挥政府投资先导、改变农户传统观念、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政策等多种针对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