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inity Propagation聚类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st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面临着海量数据的挑战。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聚类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聚类本质上是无监督学习,目标是将数据集划分成为多个类,同一类内对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不同类之间的对象相似度较小。从而达到分类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揭示对象间共性特征和本质区别。  人是如何通过视觉感知外部环境并做出反应是认知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猴脑下颞叶皮层(Inferior Temporal Cortex)神经元反应模式的研究来探索下颞叶皮层的功能及其编码信息。下颞叶层神经元的数量庞大,而且反应复杂,因此可以运用聚类分析这个手段研究该层神经元的编码方式,挖掘其中含有的信息。  本文对基于图的AP(Affinity Propagation)聚类算法进行了研究,以AP算法为基础提出了改进算法,并且将其应用在认知科学的研究中。具体工作如下:  首先,对主流的聚类分析算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聚类的概念以及聚类的一般步骤,介绍了已经研究成熟的不同种类的算法,并对其中几种代表算法详细描述。  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测地距离的AP聚类算法(GeoAP)。AP算法的缺点在于不能有效适用于任意形状的数据集,因此,将欧氏距离替换为能挖掘潜在流形特征的测地距离。在不同类型的数据集上,通过对比AP算法、GeoAP算法以及其它算法的聚类性能和运算时间,证明了改进的AP算法的聚类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最后,应用聚类分析猴脑下颞叶层神经元受到视觉刺激时的反应模式,挖掘群体编码中包含的信息。针对日本理研脑科学研究中心的猴脑下颞叶层实验数据,得到以下三个结论:(1)验证了下颞叶层神经元群体编码含有目标分类的信息;(2)通过GeoAP证明人脸表情在下颞叶层神经元中编码是具有流形特征的;(3)通过AP和GeoAP两种聚类算法共同揭示了下颞叶层神经元群体编码存在奇异性。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单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进行复杂计算的需求。于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提出将多台单机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计算能力更加强大的集群,这就是分布
现代纺织品市场对纱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这对企业纺纱工艺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纺织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革新传统的工艺设计模式。本文从纺纱质量
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具潜力及挑战的课题之一。三维人脸识别主要根据人脸的三维几何形状信息进行识别,且
近年来,网络化控制系统在很多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引入,测量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丢失,从而使得系统各方面的性能变差;另一方面,在实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枯竭问题日益加重,微网作为一种清洁友好型能源,能够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有效解决我国中西部偏远地区用电难、电能运输成本高、利用率低等问题。而微网短期负荷预测作为微网中的研究热点,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对微网短期负荷进行有效预测,能够为微网系统节能高效的运行提供保障、为电力调度部门制定发电计划提供依据。因此加强微网的负荷预测无论对微网系统本身还是对大电网都有重要的意义。本
模拟电路的故障诊断一直都是电路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之一。由于模拟电路响应的连续性、元件参数容差的存在以及模拟电路故障形式的多样性和故障特征的非线性,使得传统
随着信息战、电子战等一些现代战术的应用,各种先进武器装备陆续装备到海军上。不同的海洋环境对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影响不同,由此造成相应武器组合的作战方案随海洋环境变化,其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测量技术发展迅速,对电子测距系统的研究是最近的热点话题,它开始从国家军事、航天领域逐渐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对测量范围,测量精度,测量灵活性和安全问题
将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方法应用到粒子输运问题当中,根据空气分子在矸石山中的输运过程来对分子的运动轨迹进行模拟。空气分子在矸石山中的运动过程,本身就具有随机性
三维测量技术通过对物体空间轮廓进行扫描,从而实现被测物体的三维重构。基于光学原理、以计算机图像处理为主要手段的非接触式主动式的结构光三维测量是当前最流行的三维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