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如何加强基层治理是世界各国政府改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参与式预算作为公民参与政府治理的一种创新模式,其制度逻辑与运行效果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多个国家的局部地区不断地出现不同模式的参与式预算试点。理论界为此开展了深入而持久的跟踪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己有的参与式预算研究文献,多数仅停留在对其概念内涵、制度比较、理论依据的研究之上,研究的角度往往局限于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等政治学领域;方法上则更多的偏向于规范分析,缺乏对个体案例的深入和多视角代入式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财政社会学的视角将参与式预算引入基层治理的研究架构中,采用田野调查、案例分析、案例比较、经验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盐津县的群众参与预算实践进行深入研究,重点考察盐津群众参与预算的实施动因、过程、利益相关方的博弈以及实践前后政府支出结构的变化和绩效;分析了这一实践所体现的预算民主化、理性化和程序化,进而探索参与式预算模式在中国基层治理中的现实意义及可能的路径。 本文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文章的选题的背景、研究述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第二章主要介绍盐津模式的背景,包括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等,并简要介绍了盐津综合财政管理的缘起和盐津群众参与预算的基本概况。第三主要从财政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介绍和分析群众议事员的产生、项目的提出与审查、民主议事会三个主要环节,以此展现群众参与预算的民主、理性和程序,并论述预算的民主、理性和程序。第四章主要对国内外典型参与式预算模式进行介绍并与盐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第五章是对全篇进行总结,概括盐津模式,提出参与式预算的目标和未来的路径、制度设计,并对盐津模式进行反思和展望。 通过对盐津模式的总结与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群众参与预算是一种创新的基层预算模式和基层治理模式,完善了当地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机制。 (2)群众参与预算是一种真正的民主决策形式。 (3)群众参与预算强化了地方政府和基层群众的责任意识。 (4)群众参与预算改善了政群关系,释放了政府压力。此外,本研究还分析了群众参与预算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最后对盐津模式在中国更广泛地区推行提出展望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