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急速扩城的“增量规划”已难以为继,也使得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渐行渐远,规划思路必须向“存量规划”转变。城市旧城空间的再生产是促成“存量规划”的有效途径。而城市文化空间是城市的稀缺资源及优势资源,良好的再生产实践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存量规划”,对于城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在现实中,城市文化空间的再生产具有较多的“公益性”,在“功利性”面前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因而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发展不利。文化资本理论为城市文化空间的再生产实践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文化可以作为一种资本来运作,并且与经济资本一样,文化资本可以投入于生产活动中并获取相应的利润回报。同时,文化资本不同于经济资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鉴于此,本次研究以文化资本理论为基础,在深入研究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转移,将个人文化资本理论转化为适用于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的城市文化资本理论。本研究以城市文化空间为研究对象提出城市文化资本概念,分析城市文化资本的基本形态与相应层级以及形成与积累机制,探讨城市文化资本的功效,并且论证了城市文化资本功效的实现前提、条件及实现的效率。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次研究探讨了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机制、资本意义及其再生产实质,并且在该语境下将城市文化空间分为:历史遗存类、资本嬗变类和新生资本类三种类型。以成都市为例,选取各类型的典型文化空间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视角解读各研究对象的形成、积累、再生产及功效获取实质。最后,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从策划、建设和运营三个层面提出城市文化空间的再生产策略。本次研究路径为分析、归纳、演绎、验证,将在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研究、调查研究,分析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借鉴法、比较研究法、实例分析法、归纳演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