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机理研究——以石家庄产业集群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__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群作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自出现至今30年来,对我国地区经济的增长贡献很大力量。经过前期快速的发展,如今的产业集群虽然规模仍在增长,但对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正在变弱。传统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产能落后、创新不足等问题,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的产业集群陷入低端锁定的恶循环,甚至造成整个集群的灭亡,急需转型升级。产业集群作为全球价值链条片段化的结果,只有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才能不断增强国家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因此,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探求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规律,对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产业升级理论等理论和典型案例分析,构建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机理模型,探求全球价值链中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规律和发展机制。之后,以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之一的石家庄药用辅料与制剂产业集群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集群转型升级机制。实证表明: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受到自组织机制、创新驱动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外向关联机制的共同作用。紧接着,选取京津冀地区的重点产业基地及产业集群特色鲜明的工业大市石家庄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转型升级关键影响要素,结果显示:资源要素、技术创新、全球价值链治理对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有显著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果结合出现的问题,提出促进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人民法院法官队伍建设在法院各项工作中处于基础地位,也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作。大兴安岭中级法院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和经济状况,法官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表现出不同于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