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填埋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生活垃圾长期的堆积在填埋场中,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和作用会产生大量含有腐殖质类物质的矿化垃圾。腐殖质因含有活性官能团而具有氧化还原能力,可以作为电子穿梭体,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进而改变污染物在微环境中的存在形态,降低其毒性。但目前关于垃圾填埋场中不同填埋阶段的腐殖质的组成结构演变及其降解污染物能力尚不清楚,尤其是填埋固态腐殖质和混合态腐殖土研究较少。针对以上问题,采集不同填埋年限生活垃圾,提取制备三种不同形式的腐殖质,通过元素分析、荧光、红外和核磁等手段对填埋腐殖质进行化学结构表征,观察填埋过程中腐殖质组成和结构的演变规律。开展填埋腐殖质促进五氯苯酚(Pentachlorophenol,PCP)还原降解特性研究,探究生活垃圾填埋腐殖质还原转化PCP效能,剖析填埋腐殖质组成和结构对PCP还原转化能力的影响。研究成果有助于解析填埋腐殖质对污染物的环境效应,为识别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以及填埋腐殖土作为廉价的土壤修复材料提供科学了依据,并取得如下成果:(1)对填埋腐殖质的组成结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填埋初期溶解态腐殖质随着填埋深度的增加,芳香性减弱,分子量越少;填埋中后期随着填埋深度的增加,芳香性加强,分子量越大。填埋固态腐殖质中含有蛋白质类物质、类富里酸物质和类胡敏酸物质,在填埋初期含有较多的脂肪族物质、羧基/羰基和类腐殖质物质,在中后期以芳香结构和类蛋白物质为主。腐殖土中主要的碳组分是和烷基碳和芳香碳,在填埋初期的类蛋白物质和烷基碳含量较高,类腐殖质物质、芳香碳和羧基碳则主要出现在填埋中后期。(2)填埋腐殖质均能够作为电子介体,介导电子在MR-1与电子最终受体间的传递,从而有效促进PCP的还原。填埋腐殖质具有PCP还原转化能力归因其结构中含有羟基、羧基和醌基等电子转移功能基团,其含量高低将影响PCP还原脱氯效率。相比于填埋初期,填埋中后期溶解态腐殖质和固态腐殖质可以更为有效的促进PCP的深度脱氯。填埋腐殖土能够促进PCP微生物还原脱氯的原因是腐殖土中的无机矿物和有机质两者的共同作用,氧化亚铁、铁矿物和硅酸盐矿物是影响PCP脱氯的主要无机矿物。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形态填埋腐殖质组成和结构变化对PCP的脱氯作用的影响,促进了我们对填埋腐殖质降解PCP能力的理解,为识别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以及填埋腐殖土作为廉价的土壤修复材料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