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经历八次改革,于改革的历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并且其课程性质在时代发展的转折点上有了重大变化。根据中学历史课程性质的变革以及学习指导自身的发展情况,本文将中学历史学习指导划分为三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90年代末、21世纪以来,以追溯中学历史学习指导变迁的过程,并于每一阶段从学习指导的内容、行为方式与途径这三个方面考察中学历史学习指导的基本情况。并将三个阶段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中学历史学习指导的变化。在中学历史学习指导变迁的过程中,学习指导行为方式由传统的灌输、呈示逐渐走向启发、引导,并日益成熟,使学生的主体性日益得到彰显。学习指导的内容、范围不断拓展,由片面的重知识轻能力发展到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实现。进行学习指导的途径最初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而后开辟了课外活动、活动课程和数字化新媒体这些新的渠道。相应的对教学资源的认识和使用经历了由教材中心走向社会生活、结构不断优化的变化。概括来说,中学历史学习指导经历了由传统型逐渐走向现代化的历程,其发展变化主要受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国外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等外部因素,以及国内教育改革、教学实验与研究、教师们的教育理念等教育内部发展因素的影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历史学习指导有了巨大的发展,在发展中日益尊重教育的内部规律,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呈现出学生主体性逐渐彰显、学习指导日益重视启发与引导、学习指导内容不断扩展及学习指导途径多元化等特征。从中学历史学习指导发展变迁的经验成就中认识到:中学历史学习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以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当然这需要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双方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