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在绝望中开花——论北岛诗歌的生命哲学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岛是中国当代颇具哲性意味的一位诗人,也是众多朦胧诗人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创作到80年代末漂泊海外至今,仔细分析他在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我们会发现,他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其实也是对生命哲学的探索过程。   本论文分为三个场景,也即三大部分,如何融入这三大场景也是我们是否能真正把握和领悟北岛诗歌生命哲学的关键所在。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从哲学与诗歌、诗人三者之间关系的维度去对北岛与生命哲学的结缘进行了简要阐述。第一部分是对北岛前期诗歌创作思想的评述,主要从时代思潮与个人经验的联系中探讨北岛思想的初步形成状况、原因及其在诗歌的集中体现,这一部分也是北岛生命哲学的起点。第二部分主要结合北岛诗歌和历史转型期的一些个性与共性来分析北岛在转型时期的几点新思考。第三部分则主要对北岛山国后的一些新主题、思想及其变化进行论述。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北岛生命历程的简要回顾和对其生命哲学的简要概括,最终揭示出北岛生命哲学的价值旨归和意义所在。   作为一个独特历史语境中诞生的生命个体,北岛以冷静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一个哲学家的生命姿态,在诗歌创作中强烈地融入了对人、人性、生命、历史和悲剧等这类古老而又常新的哲性母题的诗性思考。然而,受国内长期以来对北岛诗歌观念化和公式化理解的束缚,当前学界对北岛的研究多囿于表层的分析或政治化解读的范围之内。为了寻找一个既具有学理性和现实意义而又不落窠臼的研究主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北岛作品并结合其坎坷的人生履历折射出的生命哲学这一角度对北岛进行个案考察,同时适当借鉴西方生命哲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本土经验在最基本的意义上探讨北岛对特定历史语境中生命存在的独特理解。本文并不是要将北岛诗歌当作纯哲学来对待,也不是以纯哲学的眼光来审视其诗歌创作,更不是将其看作一个纯政治意义上的诗性个体,而是企图将其还原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来予以审视,并希望通过对诗人诗作中蕴含的生命意蕴的解读,从而建立一种对诗歌世界的生命观照方式,最终发掘出北岛诗歌为何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精神写照而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学位
到目前为止,“离合词”这一名称已经基本为大家所接受,命名上的分歧已基本消除。但是,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语法角色,到底应该如何界定这一语法单位仍是众说不一
永州是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它有着奇异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历代的文人墨客一到这里都没有不流连忘返的,而且不少的文人墨客还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唐代诗人也不例外。我认为唐
当代旅英女作家虹影以小说创作声名鹊起于海内外文坛,其诗人身份及其诗歌创作却少有研究者关注。本文在较为全面地梳理虹影的诗歌创作过程及考察其创作背景的前提下,探讨虹影诗
情景喜剧在我国属舶来品,自从1993年“情景喜剧之父”英达将《我爱我家》搬上荧屏,情景喜剧在我国已经历了十六七年的风雨历程。如果从美国经典剧《成长的烦恼》在我国的首次播
范小青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以“知青小说”涉足文坛以来,其创作经历了两次写作姿态的调整:一次是从八十年代初对宏大叙事的模仿写作,向八十年代中期的苏州地域文化下和世俗日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