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一个运用语言表达读者或说话人观点、态度及立场的语义资源系统(Martin,2000),包括三大紧密联系的主系统,即态度、介入和级差,且每个主系统还可以进一步次系统化。态度关注的是感情,包括情感反应、对行为的裁决及对事物的鉴赏。本研究把出现在语篇中供人们表达情感、判断和赞赏的语言资源统称为态度资源。尽管各个新闻媒体都自称其报道客观、评价公正、观点中立,但是新闻语篇构建背后的语言选择可以折射出他们的态度和立场。作为一种典型的大众语篇,新闻语篇早已成为批评话语分析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批评话语分析是一门社会指向性的语篇分析方法,主要关注话语(或语篇)、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表征和考察语篇生成、传播及消费的社会背景,来讨论语言选择背后的意识形态及权力关系,进而揭示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对语篇构建的影响以及语篇对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反作用。本研究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以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为理论框架,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四家新闻社(即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及路透社)对2015年中国9.3大阅兵为期5天(9月1号-9月5号)的54篇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中外新闻语篇中的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及两大媒体中各自塑造的国家形象,揭示隐藏在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以及语篇生成者如何有意识地借助语言选择构建国家形象和标明立场。研究发现,在国外新闻语篇中裁决是最显著的的态度资源,随后是情感和鉴赏。这点和许多前人研究中英硬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的结果基本相符合。但是在中国的新闻语篇中,最显著的态度资源是鉴赏,裁决次之,最后是情感。中外媒体中频繁出现的被评价项目均包括中国的阅兵、裁军、阅兵中展示的新型武器;屡次出现的评价方主要有中方、西方、台湾、日本及阅兵参与国等五方。当被评价项目与中国相关时,中国媒体呈现出更多的积极态度资源,而在西方媒体中消极态度资源占主导。在中方的新闻语篇中,通过态度资源塑造了正面的中国形象及负面的日本和西方形象;而在国外媒体中,中国的形象被丑化,西方的形象被镀金。中外媒体在对中国阅兵报道中呈现的在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及所塑造的国家形象上的差异,与隐藏在新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及权力关系(更确切的说,国家利益)紧密相连。以上研究表明,尽管新闻话语标榜着客观、公正和中立,但它始终表明一定的立场。作者可以运用新闻语篇中隐性或显性的态度资源表达媒体的立场,传播、巩固其护卫的意识形态、权力及利益,潜移默化地左右读者的主观判断,影响或甚至控制读者意识。美联社、法新社及路透社作为全球主流媒体,主导着世界舆论,然后受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和中国威胁论及不同国家利益的驱动,它们对于中国阅兵的报道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歪曲的,丑化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带有一定的偏见。研究结果不仅在理论上进一步肯定了批评话语分析中“语言是社会实践活动”、“语篇、意识形态和权力紧密相连”等核心思想,同时验证了评价理论在分析新闻语篇、促进批评性解读语言选择和意识形态立场的可行性。本研究也启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应提高批判性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发掘出隐藏在语篇中语言选择背后的意识形态倾向,因而对外语教学及课本编撰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