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国家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达到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运用相关政策为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或廉租房补贴的标志性工程。近年来,国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该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在2015年末实现了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使我国家庭住房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提高,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影响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施效果。因此,保障性安居工程不仅需要国家财力的扶持,其资金的使用更需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国家审计是受人民的委托对公共财政资金进行监督的专职部门,如何对这项资金规模巨大、关系民生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有效的审计监督促使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审计人的艰巨使命。本文阐述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涵义与特点,以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民生保障理论为理论支撑,通过分析审计署及河北省历次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实践,总结了审计取得的成效与不足,设计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合理设计审计流程和充分利用审计结果的建议。之后,以河北省Z市为例,设计了Z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审计流程并对其进行绩效评价,最后就本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观点进行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