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师不能坐等客观教学条件的改善,要不断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充分利用身边美术资源,特别是本地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资源。美术教师应当重视对“身边资源”利用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自身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努力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围绕美术教师如何利用“身边资源”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研究。 在第一章里,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身边资源”进行了调查,为了对“身边资源”有整体上的认识、了解和把握,按照视觉与非视觉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视觉资源又可细分为自然物质资源和社会物质资源。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反映出几种不同类型的“身边资源”与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美术课程的对应关系。 在第二章里,首先阐述了影响对“身边资源”进行利用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不同群体的教育价值取向、教师对人的发展规律和现代学习观的认识、教师自身条件、教师的审美修养、“身边资源”条件、课堂教学条件等。 然后阐述了如何对“身边资源”进行利用的一般过程,以及对“身边资源”进行调查、选择与加工、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身边资源”进行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参观、访问、探询、照相、录影、收集实物、绘图、记录、文献、问卷、网络搜索等,并阐述了对不同类型的“身边资源”的调查结果的整理方法。对资源的选择有三个基本原则:更方便找到、更加经济、更有利用价值。加工内容包括制作实物直观教具,多媒体图形、影像教具,确定资源的利用角度、预计并调整资源呈现方式等。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课堂教学引导方法等,并对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学引导方法分别进行了分类整理。 在第三章里,首先阐述了对“身边资源”利用的三大共同特点,以及不同美术学习领域对不同“身边资源”利用的不同特点,然后结合一些具体案例阐述对不同类型的“身边资源”进行利用的方法,并在案例后作简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