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杯芳烃的合成有了快速的发展。各种新型杯芳烃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相继被合成出来。目前,杯芳烃的合成大多以一步法为主,然后在其上缘、下缘进行修饰,得到相应的杯芳烃衍生物。
随着液晶化学的发展,设计合成新型结构的液晶化合物已成为液晶分子设计的根本任务,液晶化合物特有的光电效应使其在信息记录、显示、光电功能及复合材料等方面得以广泛的应用。迄今为止人们设计合成了大批棒状的传统液晶化合物,它们的分子结构细长,由2、3个环构成分子核,环与环之间直接相连或通过一个中央基团连接,分子的两端含末端取代基团。其中,中央基团确定了液晶分子的线状结构,而末端基团则对液晶材料的介电、光学和其它各向异性性质起主要作用。近年来,一些与棒状分子几何特征明显不同的液晶化合物如燕尾状、盘状、星形、香蕉型相继出现。
本文在查阅了一定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合成了对叔丁基杯[6]芳烃,去叔丁基杯[6]芳烃,对甲氧基杯[6]芳烃,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在其上缘进行修饰,得到了两个系列的衍生物。第一个系列包括丁二酸胆甾醇单酯,己二酸胆甾醇单酯,癸二酸胆甾醇单酯三种液晶基元,第二个系列包括十一烯酰氧基苯甲酸,十二烷基酰氧基苯甲酸,十四烷基酰氧基苯甲酸,十六烷基酰氧基苯甲酸,十八烷基酰氧基苯甲酸五种基元。其结构均通过红外光谱(FT—IR)的表征,液晶性能通过了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的分析,讨论了相变类型及液晶织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