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北文化视域下的迟子建小说创作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iy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是当代文坛上的一位有着独特创作风格的女作家,在其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理想,将创作的目光深情地投射于她所热爱的这片黑土地,从现代人文精神和女性立场出发,书写着北国故土上的种种悲欢离合,以及苦难和诗意相交织的人生故事。故乡,不仅作为迟子建小说的创作的题材和文化背景,更是作为一种精神内涵贯穿于她整个创作中。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滔滔不绝的黑龙江、广漠神秘的原始森林、黑油油的高粱地,作家怀着深厚的故乡情结,讲述着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展现了一幅幅神奇的北国风光,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的强健的生命意识和复杂人性,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和信仰。本文试图以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的“东北地域文化”为主要考察对象,通过对迟子建小说文本的细读,采用文本分析和综合推理的方法,对迟子建以东北地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探讨,挖掘其小说创作文化创造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并探寻小说创作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等三个部分。引言部分对迟子建文学创作经历和主要成就进行了概括和评述,梳理了迟子建研究的现状,明确了本文研究的视点和方法。正文的第一章,主要探讨迟子建小说创作与地域文化的渊源关系。迟子建的文学创作深受东北地域特有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它们不仅构成了作家小说创作素材与源泉,成为作家创作的内在动因,而且也形成了迟子建小说独特的美学风格。正文的第二章,论述了小说中具有东北地域特征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迟子建的小说关注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用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去包容人性中的善与恶,表现出豁达生死观,塑造了傻子、女性和土匪等三类令人难忘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生动地表现出东北地域的文化品格。正文的第三章,分析了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主要从民俗文化和泛神崇拜文化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民俗文化包括了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文化,这些都与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泛神崇拜文化,则是东北地区人们的精神信仰的表现。正文的第四章,论述地域文化对迟子建小说语言影响。大量方言俗语的使用,增强了作品的地域文化色彩,作者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以此来营造诗意的意境。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神话传说的渲染,使得语言呈现出诗意唯美、神秘灵动的艺术风格。结语部分进一步总结了迟子建东北地域文化书写的文学史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网络时代,媒介技术飞速发展、文化形态日趋多元、青年群体价值取向走向个性化,这一切为Cosplay、同人、杀马特、网络类型小说等亚文化的滋生与发展提供了土壤与养分。相对于
技术的发展、独特的媒介潜质和应用的普及,使互联网正全方位地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频频发生的网络事件,也以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方式,推动互联网与网络社会本
绍兴古称会稽郡、越州,宋高宗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将其改名为绍兴府,在千百年风雨洗礼之中,这里曾涌现许许多多的诗人与名作,为城市的历史与人文增加了厚度
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格非以奇谲迷离的形式实验而为人熟知。他的小说以独特的结构迷宫与新异的时间叙事瓦解了因果律和目的论,表达了对生命存在的诗化思考。随着2004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引领诗坛的朦胧派诗人中,顾城的机智、灵动、纯净的诗风,格外引人注意,他以童真的孩子形象确立了自己诗歌和人格的独特性。顾城早期的诗歌往往充溢着童
文章研究α,ω-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硅油)粘度、硅烷偶联剂类型及用量对电子灌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烯基硅油粘度的增加,灌封胶的拉伸性能增加;乙烯基三乙
MR分子成像是在传统MR成像基础上引入相应的分子探针,从而将传统的非特异性物理成像转变为特异性分子成像,以同时获得被检对象的解剖及生物学信息。MR分子成像的出现为基础研究
安德烈·高兹以生态理性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理性,认为资本主义当代生态危机的克服并非发明新的技术获得新的能源,而在于超越经济理性,恢复生活世界的基本权利。这也意味着对于
人工林生态系统约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7%(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2015),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及资源供给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人工林生
呼韩邪单于,名稽侯珊。竟宁元年(前33),呼韩邪单于娶汉宫女王嫱(昭君)为妻,使汉匈两族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随着“昭君出塞”故事的传咏,呼韩邪单于进入文学视野。但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