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类似人类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建立后视网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为今后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实验性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1、动物模型建立和眼底观察:采用光动力法阻塞猫左眼视网膜三支主干静脉建立模型,建模前、建模后第1-7天、14、28天行眼底照相和FFA检查,观察模型自然病程中视网膜循环的变化。 2、视网膜结构观察:根据FFA检查结果将42只模型动物分为两组:Ⅰ 1-3天再通组(n=16);Ⅱ 3天后再通组(n=26)。建模前、建模后第3、7、14、28天行OCT检查,动态观察视网膜形态结构的改变。实验结束时(第28天),两组各随机选取3只动物处死制作组织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各取3只动物处死制作视网膜消化铺片标本,光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结构的变化,剩余30只动物(Ⅰn=10;Ⅱn=20)行墨汁灌注制作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和分布的变化,右眼为正常对照。 3、视网膜功能检查:动物及分组同前,建模前、建模后第1、3、7、14、28天行FERG检查,观察模型自然病程中视网膜功能的变化。 结果 1、成功建立并观察RVO眼42只。28天内所有RVO眼视网膜阻塞静脉均再通,其中1天再通5只,2天再通5只,3天再通6只,4天再通4只,5天再通4只,6天再通6只,7天再通5只,8-14天再通5只,15-28天再通4只。建模后1-3天,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广泛出血水肿逐渐加重,静脉充盈延迟,毛细血管扩张渗漏,7-14天左右部分模型伴随血管再通或侧枝血管形成,上述表现减轻较快,视网膜出血水肿大部分吸收,有的可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至28天视网膜仍可见散在的陈旧性出血,留有色素紊乱,动静脉管径变细不规则,部分模型可见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