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近距离煤层是指井田一定范围内相邻两煤层的层间距离很近,且开采时相互间具有显著影响的煤层[1-2]。极近距离煤层的赋存和开采量在我国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在全国大多数的矿区中均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霍州、邯郸、大同、平顶山等矿区都存在此类开采问题。由于煤层之间的距离很近,下部煤层开采前顶板的完整性已受到上部煤层开采的损伤破坏,且因受上部煤层残留的区段煤柱在底板(即下部煤层顶板)形成应力集中的影响,使得极近距离下部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及支护成为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于极近煤层下部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优化布置的确定,不仅要把下位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内,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保证下位煤层工作面顶板能够较好地形成结构,以便于巷道维护。本论文以平沟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矿的研究对极近距离煤层的巷道布置和支护进行研究。平沟煤矿是神华乌海能源公司下属的煤矿,它位于乌海市渤海湾区东南方向10km处,该矿自1958年将矿以来经过三次技术改造,现已建成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每年的矿井。对于平沟煤矿工作面巷道的优化布置及支护技术研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首先,通过对各个岩层层位的岩性的资料进行搜集及整理,确定煤层和工作面顶底板各岩层的岩石力学参数;其次,根据岩石的力学参数,利用Flac3d对煤层及工作面顶板岩层进行建模,并利用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岩层垂直应力、岩层移动的分布特征,确定合适的布置方式;最后,利用理论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对各种支架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各种支架的承载能力;最后,确定相应的几个支护方案并进行比较,确定最终的支护方案。本论文科学分析及设计,对下煤层开采回采巷道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了不同巷道位置时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岩层移动规律,确定出较为合理的巷道布置位置并提出了合理的支护方案,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进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