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学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x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协同管理、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2018年历经20年的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既适应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又减轻了高校办学的压力,实现了高校办学水平和后勤服务品质的双提升,可谓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成效显著、意义深远。但近年来由于国家相关部委未继续出台深化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政策文件,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没有了以前的热度和力度,可以说是停滞不前,过往取得的社会化改革成果没能很好的巩固和继续下去,随着《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等法规的实施,高校经费预算和财政资金支付进一步规范,对后勤社会化占主导地位的“模拟企业化运行的后勤实体(公司或集团)”影响较大,后勤实体的法律地位、改革方向已成为现阶段高校后勤关注的焦点,新时代如何构建高校新型后勤服务保障模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论文以金陵科技学院为研究对象,结合准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目标管理理论,运用文献研究、走访调研、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了该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历程与绩效、问题与成因,并结合已有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通过研究,提出该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经历了试点先行、建章立制,独立运作、稳步推进,规范分离、全面展开和全面对标、合同化管理四个阶段,并总结出该校已取得的三方面的阶段性改革成果:事企权责分开的甲乙方管理模式、分流学校富余教工并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后勤一线员工队伍、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论文通过Window模型对金陵科技学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改革效率缺失的原因有:现有后勤运行模式过于行政化、后勤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经费投入不足、对社会服务企业缺乏有效管理及社会服务企业公益属性难以保证五个方面的问题,并考察了效率缺失的具体原因,提出了以“大后勤服务保障模式”为主导的社会化服务改革思路与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量研究都揭示了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其检测价格低廉且易获得。NLR不仅与稳定型冠状动
研制能在大气层内外飞行的航空航天飞机(以下简称空天飞机)的设想在本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受到当时技术与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没有得到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