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网球运动是整个网球运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少年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储备数量与质量是我国竞技网球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其水平高低不仅反映当前我国网球项目开展的状况和状态,同时对我国网球运动能否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各行各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以“五个重庆”建设为指导的发展理念,更是带动了重庆的极速发展。而重庆的网球运动特别是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由于受社会基础薄弱、硬件设施不到位、运动员培养体制滞后等相关因素的制约,使我市青少年网球运动项目的整体水平与我国网球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其他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本研究以2009至2011年重庆市青少年网球锦标赛的参赛选手、教练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为研究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对制约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项目发展的对策,得出以下结论:(1)我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较国内其他省市相比,总体发展较为落后。虽然近几年受到“健康重庆”政策的利好影响,政府加大了对网球项目的投入,但是项目发展速度较缓,普及面狭窄,受重视力度不够的现实还是存在,直接影响了竞技网球运动成绩的提高,阻碍我市青少年网球事业发展。(2)我市近几年的青少年网球参赛人数逐年增长,但年龄分布不合理,大多数运动员运动启蒙时间过晚,最佳启蒙年龄段人才匮乏。参与项目的男女生比例差距较大,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在参与项目动机上面,各年龄组呈现不同特征,高中组以考学的动机为多,初中组以锻炼身体和兴趣爱好的动机为多,小学组以锻炼身体和成为职业球手的动机为多。(3)我市青少年每年在网球项目上的花费人均约1万元,根据消费的情况来看,他们的训练时间、参赛次数明显不够。资金缺口一直以来都是限制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远郊区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我市的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形式是以一对多为主,普通学校每次训练课时间在1.5到2小时,少年体校和项目重点学校每次训练4小时左右,每周训练5至6天。大部分教练员对文化课学习和专业理论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要求。(4)从近儿年的比赛报名情况来看,以个人名义报名参赛的人数在增多,都是以家庭培养的模式进行。该模式与国外网球发达国家己日益接近,充分肯定了“举国体制”下的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己日趋淡化。重庆市主城区利用场地、资金、师资等优势,开展项目好于区县。特别是沙坪坝区,获奖最多,成绩优秀。(5)我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家长支持孩子参与网球运动的动机大都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魄。他们了解或是自己也在参与网球运动,知道网球运动的好处。所以,对家长的宣传工作也是普及青少年网球项目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参与网球运动的运动员家庭情况大多数都很好,家长的职业较好,有一定社会地位。(6)我市各参赛队伍的教练员大部分是专职教练员,有少数兼职,这样的配备对运动队的发展非常有利。各个运动队参赛的动机,明显体现出竞标意识较强的现象。在这样的意识影响下,容易出现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情况。让伤病过早的到来,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7)重庆市的青少年网球教练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以26岁至45岁的教练员最多,形成一个明显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但执教年限都不长,大多数在6至9年,执教经验有限,可以通过培训的平台来逐步弥补执教经验的不足。教练员们在执教前运动级别和运动经历及学历来看,有喜有忧。”喜”的是大部分教练员拥有研究生的学历,学历层次比较高。“忧”的是运动级别和经历都一般,没有健将,大多数是体育学院毕业的学生。运动的实践能力有所欠缺。另外,教练员在职称方面,以中级教练员为主。大部分拿到的资格证都是ITF一级,科研能力也一般,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多,且质量一般。我市大部分从事青少年网球训练工作的教练员的敬业精神都非常的强,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上进心。他们对训练也非常的认真,都制定了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但是,大部分的教练员只重视周期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对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不够重视。导致训练计划不全面不系统,缺乏长效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