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外资银行的监管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qiushi9527118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部门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国经济的中枢神经,因此对于该部门的开放问题,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历来持谨慎态度,并采取高度的保护政策。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的银行业市场开放浪潮逐渐席卷全球,许多新兴市场国家都逐渐取缔了对本地银行业的积极保护政策,同时放宽或消除了对国外资本在本地银行业市场直接投资的贸易政策壁垒。总的来说外资银行开始活跃于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资银行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而该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1979年12月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为开端,中国开始允许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拉开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并在此后五年根据入世承诺逐步取消了对外资银行外币业务、人民币业务营业许可等方面的限制。2006年12月1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完全地对外开放,外资银行享有与中资银行一样的国民待遇。至此,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的发展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了我国银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注定会对我国金融体制和金融业的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强化了我国金融行业的竞争机制,拓宽了国内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我国银行业创新的步伐,推动了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进程。然而这些积极作用的产生并不是必然的,其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中国能够对其实行有效的引导和监管,如果缺乏这一前提,外资银行不但不会对我国经济起到上述的积极作用,甚至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乃至威胁整个国民经济。因此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同时,应该意识到中国银行业的完全开放至今只有短短的不到2年时间,虽然有一些关于对外资银行监管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但是外资银行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完全有理由相信更多的问题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突显,因此所要考虑的远远不止当前的这些问题。 本文以外资银行监管理论为指导,按照银行监管的一般方法,结合我国外资银行业发展和监管现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经验,对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既包括了对银行监管的一般理论,也包括了外资银行监管的实践探索;既有我国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有外资银行监管现状介绍;既指出了当前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完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的具体措施。同时本文还结合了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通过对危机传导机制等方面的剖析,为外资银行的监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及启示。 为此,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描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关于外资银行监管的文献综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与局限等。 第二章是外资银行监管的基本理论概述。本章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外资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并为全文提供理论支撑。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对外资银行的内涵与外延及银行监管的含义进行界定;第二节对金融市场失灵理论、银行脆弱学说以及道德风险学说等主要的银行监管理论进行了梳理和阐述;第三节讨论了一般银行监管理论在外资银行监管中的适用性,并针对外资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特性,证明了对其进行监管的必要性。 第三章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一般概述。本章首先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背景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仅是全球经济现象,更是不可避免的国际潮流趋势;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外资银行的进入又是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需要。紧接着,笔者回顾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描述其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增长,且政府经济政策有较强的连续性,有关银行的监督和控制日益规范,这些都直接增强了外资银行在华长期发展的信心。特别是在2006年底我国根据入世承诺宣布对外资银行完全开放之后,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银行业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自主开放阶段。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机构数量快速增加,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并与中资金融机构广泛开展了业务合作和股权合作,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五章是全文的核心内容,包括了对中国外资银行监管现状的审视,相关国际经验的分析,以及完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政策建议,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来说囊括了全文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 第四章是对中国外资银行监管现状的审视。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分别从监管的组织体系、监管的立法体系、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作监管、市场退出监管等5个方面描述了当前中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现状。第二节是对当前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从改革开放起,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已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但由于起步较晚,认知水平不足,我们在对外资银行监管的上述5个方面均存在不合理因素或不完善方面,在本节笔者都一一分析指出。 第五章是结合国际经验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制度。本章作为全文最后一部分,是在对前面所有章节进行系统分析后的总结,也是笔者得出的对关于外资银行监管方面的政策建议。但是在本章中,政策建议的给出是建立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巴塞尔委员会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先进经验基础之上的。经过将这些国际经验与我国特殊的国情相结合,笔者在外资银行监管体制中的组织体系、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和监管的国际合作等5个方面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并给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同时,本章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把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与外资银行监管联系起来,在分析了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巴塞尔协议在经济周期中的亲周期等问题之后,进一步提出了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改进方法,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