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j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新经济的必然产物,是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网络等的介入,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也由于信息的运用,知识的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信息的大量介入而引起的信息污染问题、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以及信息技术的两重性对人的主体性造成的负面效应,使得信息化也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在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创新,解决资源问题,以及减少其代价问题,都必须依靠信息化这一手段,进而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对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信息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保证,可持续发展是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方向”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两者的结合”的观点。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架构了一个庞大而有效的伦理思想体系。这一伦理体系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包括了德治、孝悌、忠恕、诚信等政治伦理、家庭伦理和人际伦理,提
该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追溯.笔者首先介绍了古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状况,随后阐明了近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转向,进而指出由于近代人与自然之间
本文通过对波普思想中的科学知识论和由此产生的政治理想“开放社会”的较全面的描述,并在行文中不断地批判波普哲学体系一些自我悖论,并(?)定程度对比历史决定论的哲学派别而
中国理论界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论争,最终虽然取得了某种共识,但是对思维与存在是如何同一的,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过程问题缺乏细致的梳理与深入的分析。 在哲学史上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即历史发展的前提性和规律性,历史发展的选择性即历史主体的选择性。以往的历史决定论者往往只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把人仅仅当作实现某种神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