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efe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后,译者地位开始逐渐得到承认,并且日益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活动的主体,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原文的读者,也是译文的创造者。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接受美学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以读者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理论体系,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赛尔。接受美学于70年代后期兴起于西方翻译研究界,在80年代后期才在我国翻译研究界崭露头角,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文学翻译的过程,主要运用于研究在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和读者的接受。翻译活动作为语言与文化的双重交流,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分别是理解过程和创造过程。在理解过程中,译者作为特殊的原文读者,有着对原文文本的“期待视野”;创造过程中,译者则扮演译文作者的角色,必须始终关照译文读者,并且积极发挥译者主体性和创造性将原文进行翻译。基于上述论述,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以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著名散文集Walden为例,选取了徐迟的译本《瓦尔登湖》和李继宏的译本《瓦尔登湖》作为研究个案,通过对这两个译本在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体现。本文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1)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作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是否体现出了译者的主体性?并是怎样运用的?(2)同样作为文学翻译的译者,徐迟和李继宏在发挥译者主体性时有何区别?本文通过译例分析,阐释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扮演读者和译者的双重角色,并且着重探讨了译者在创造过程中如何处理语言、文化等信息的转换,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译者主体性为译者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并且希望能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主要研究发现如下:根据接受美学理论,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应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使用不同的方法具体化文本的不确定性,此论文研究的两位译者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对译文进行创作,对读者“期待视野”的侧重在于他们使用的词语,成语等体现了不同时代读者的喜好和接受能力,并分别对读者产生不同的效果,而相比徐迟的译本,李继宏的译本更能帮助当代读者更好地理解梭罗的思想;徐迟的译本创作于建国初期,汉语刚刚经历了白话文运动的洗礼,他的译本符合当时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期望。然而汉语进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李继宏的译本具有时代性,更能迎合当今读者的“期待视野”。首先,他的译本中解释了徐迟译本中很多困扰读者的模糊的,有歧义的词;其次,他在译本中增加了徐迟译本中没有的文化知识,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最后,他用现代常用词取代了徐迟译本中的“过时词”,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梭罗的思想和瓦尔登湖的魅力。
其他文献
修《永乐大典》乃朱棣控制文人、改造文人的"修人工程";《文献大成》不符合"毋厌浩繁"旨意的原因是客观上主编的投入不足,主观原因是解缙的文献思想没有"毋厌浩繁";要分清哪
针对复杂工况中硬厚煤层高产、高效综采需要,改进以往同类产品不足,创新研制MG500/1140-GWD电牵引采煤机;本机采用新型铸造材料ZG25Mn2Ⅱ,同时改进截割部、牵引部相应齿轮传
新疆亚欧腹地和多种文化的交汇点,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一些地方发生多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在反思这些案件教训时,有的同志认为伊斯
《燕山夜话》中有文引《北史》说:北周大政治家吕思礼“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有数升”。邓拓接着解释道:“光烛灰一夜就有儿升之多,……”显然,这里的烛灰是实
期刊
国家战略安全决定了我国能源战略必须立足国内优势煤炭资源,走以煤代油、煤炭绿色转化之路。煤的微生物转化是煤炭,特别是低阶煤洁净高效利用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并因其设备要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离研究对象(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4名,健康对照组17名)外周血单个核细
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不明显、操作不方便等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实验改进和研究,灵活运用注射器进行实验,不仅几乎无环境污染,而且提
本文提出用开水泡服经过精制且用量少的中药饮片或颗粒而获得同样的甚至更高的疗效 ,既方便又节省。通过对中药饮片的开水浸出液与汤剂的比较 ,以及现有袋泡剂的应用情况 ,探
<正>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上海市农委关心指导下,在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动下,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