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波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 Arteriopathy,CSA)患者经保守治疗干预后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CVA)形态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形成CSA患者CVA彩超观察诊断参考指标,并且从CVA彩超形态学改变及血液动力改变,说明保守治疗对CSA的干预或双向调节作用,突破目前仅从症状、体征而没有从客观影像学观察疗效的局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采用颈部手法治疗、颈椎牵引治疗、理疗干预后的3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年龄段分为4组:A组35岁以下(30例),B组36-49岁(89例),C组50-59岁(138例),D组60岁以上(109例)。对其中40例(A、B、C、D各组随机选取10例)治疗前后对照。另有40例自愿参加排除颈椎病及眩晕的实验者纳入空白对照组。30天后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记录保守治疗干预后观察指标数据。结果:按年龄段对CSA分为4组中,A组35岁以下(30例),发现CVA内径狭窄2例,内径测量符合正态分布,右侧0.34±0.04cm,左侧0.35±0.04cm;B组36-49岁(89例),发现CVA内径狭窄15例,内径测量符合正态分布,右侧0.33±0.05cm,左侧0.35±0.05cm;C组50-59岁(138例)发现CVA内径狭窄32例,内径测量符合正态分布,右侧0.33±0.06cm,左侧0.36±0.05cm;D组60岁以上(109例)发现CVA内径狭窄0例,内径测量符合正态分布,右侧0.34±0.53cm,左侧0.36±0.06cm。结论: CSA椎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变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轻表现为高流速,随着年龄增长,流速变低。提示对高低流速所应用的治疗方法应有所差异。CVA本身变异(优势CVA)在CSA发表中占有一定比例。但由于CVA狭窄所致CSA比例低。间接说明CSA发表机制中单纯机械压迫因素并不是主要因素。保守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颈椎部相应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改变有双向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