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弗莱雷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n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西著名的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被赞为“拉丁美洲的杜威”,是第三世界的传奇人物。自二十世纪以来,“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且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①本论文主要探究弗莱雷的公民教育思想,旨在为我国公民教育提供借鉴。具体说来,本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一大部分,主要写弗莱雷公民教育思想的背景。第二大部分,主要分析弗莱雷心目中的“理想公民”。他的理想是培养“人性化”的公民。他认为“人性化”的公民是作为历史主体存在的,他们具有批判性意识,通过全身心地投入争取解放的斗争,追求民主和正义。第三大部分,主要阐述弗莱雷公民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建立“文化圈”的方式培育”人性化“公民,他认为“文化圈”包括提出问题、批判性对话、解决问题,付诸行动四个部分。第四大部分,着重阐述培养“人性化”公民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教师是参与实践的斗争者,其次,教师是“胆敢”教育者。再次,教师是“协调者”。主要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真正的对话关系;教师要由讲述到双向交流、由倾听到被倾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知性纪律与政治纪律相结合。最后,教师必须具备优秀品质。第五大部分,通过上述分析简要阐述弗莱雷的公民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启示。首先,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和修养。其次,掌握对话式的教学方法。再次,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最后,争取学生的受教育权。弗莱雷的公民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今天仍然富有时代意义。培养什么样的公民、如何培养公民、在公民教育中教师的重要作用等等都可以在其公民教育理念及实践中得到启迪。
其他文献
忽必烈灭宋为求速胜,并未大肆杀戮,而是注重招抚,因此江南地区所受的破坏远小于北方汉地,元代政治中心在北方(大都),经济、文化中心却移向江南富饶之地。早期臣服蒙古的西夏人因其骁
针对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及冲突中对快速响应卫星所提供的战术情报的需求,综合考虑了快速响应卫星的入轨点位置、目标的运动状态及位置属性和快响卫星的探测性能,提出了一种针
自从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环境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并逐步呈现出全球化态势。全球化时代的环境问题已不再是单纯是某个领域的问题,而成为了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问题:它既是经济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确定高校要把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学生自主创业成为拓展就业渠道的新途径,也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
民办高校的产生与发展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权宜之计,而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中,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突破旧的传统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