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下的建筑节能技术与评估策略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高,由此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环境影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正逐年增加,2007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将控制室温气体排放列为首要目标。在发展中寻求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化解国际压力且符合国情的双赢选择。建筑能耗约占我国总能耗的1/4,建筑节能设计成为至关重要的节能方法,建筑评估及能耗模拟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普通玻璃、双层玻璃和镀膜玻璃三种不同围护结构的节能效率进行了模型房实验,为能够直观的比较不同方案的建筑生命周期CO2排放评估及能耗模拟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在剖析我国面临的能源及环境挑战的基础上,将生命周期理论与CO2排放结合,建立了建筑生命周期CO2排放评估模型,将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分为建材生产阶段、建材运输阶段、营造施工阶段、居住使用阶段、更新修缮阶段、拆除解体和废弃处理七个阶段,分别进行了CO2排放评估模型的建立,并计算得出了在不同阶段中能够方便使用的一系列CO2排放系数。 针对居住使用阶段的能耗及CO2排放,将能耗模拟软件的应用与生命周期评估联系起来,并以实际设计方案进行建筑建模,通过能耗模拟软件Ecotect进行计算、分析,结合三种玻璃幕墙方式进行耗能比较,并通过能耗量与CO2排放量之间的数据换算,可以计算出建筑生命周期中居住使用阶段的CO2排放量。分析建筑设计过程的不同方案,对考虑节能的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实用的方法。 通过实际建筑模型的生命周期CO2排放解析,可以看到建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能源使用及环境负荷特点,同样可以知道我国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负荷的逐步加深,因此需要新的环境策略来应对;研究提出了不能只看用能效率,更要注重能耗总量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之路。着眼于降低总能耗,因地制宜,结合各地气候特点、生活方式和建筑功能,从全生命周期考虑建筑环境负荷,来研究CO2环境负荷的减量对策。
其他文献
α-半乳糖苷酶(α-galactosidase,EC 3.2.1.22)是一类重要的糖苷酶,催化α-半乳糖苷键发生水解,某些α-半乳糖苷酶在体外反应时既能水解α-半乳糖苷键,还具有转半乳糖基活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