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慢性肾病患者或者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中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然而,一般人群中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否有关系尚不清楚。因此,在一般人群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以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了解血管内皮功能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因素,探讨血管内皮功能与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关系。 方法: 本课题采用现况研究设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和融水县20岁以上的居民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社会人口学信息、吸烟史、饮酒史、身体活动情况、疾病史和药物使用情况等;其次,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和肱动脉FMD水平;最后,采集研究对象的清晨中段尿液标本和空腹血液标本,测定尿肌酐浓度、血清肌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葡萄糖、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 首先,分别从总体和年龄分层的角度,对研究对象在不同特征层面的FMD水平和eGFR水平进行统计描述;其次,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别探讨FMD水平和eGFR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变量;再次,以45岁为截点,进行分层分析,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MD水平和eGFR水平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最后,运用限制性二次样条模型探讨FMD水平和eGFR水平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1、本研究共779名研究对象,总体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3.9±12.0岁,FMD水平中位数为8.5%[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5.1%],eGFR平均水平为106.6±16.4ml/min/1.73m2。其中年龄≤45岁的研究对象有166名,FMD水平中位数为9.3%(IQR:5.1%),eGFR平均水平为124.4±13.9ml/min/1.73m2;年龄>45岁的研究对象有613名,FMD水平中位数为8.3%(IQR:5.0%),平均eGFR平均水平为101.8±13.5ml/min/1.73m2。 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FMD水平的关联因素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体质指数、总胆固醇、心率和肱动脉基础内径;在年龄≤45岁组中,FMD水平的关联因素有体质指数和肱动脉基础内径;在年龄>45岁组中,FMD水平的关联因素有性别、体质指数、心率和肱动脉基础内径。在总人群中,eGFR水平的关联因素为年龄、性别、饮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年龄≤45岁组中,FMD水平的关联因素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年龄>45岁组中,FMD水平的关联因素有性别、教育程度、饮酒、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和高血压。 3、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研究对象中,通过调整混杂因素后,FMD水平最低等分与最高等分相比,eGFR水平降低的风险比值比(odds ratio,OR)为0.91(95%CI:0.58-1.43),FMD水平与eGFR水平不呈线性趋势(线性趋势P>0.05)。在年龄≤45岁的研究对象中,通过调整混杂因素后,FMD水平最低等分与最高等分相比,eGFR水平降低风险OR为0.53(95%CI:0.14-2.04),FMD水平与eGFR水平不呈线性趋势(线性趋势P>0.05)。在年龄>45岁的研究对象中,通过调整混杂因素后,FMD水平最低等分与最高等分相比,eGFR水平降低风险OR为1.78(95%CI:1.16-2.73),FMD水平越低则eGFR水平降低的风险越高(线性趋势P<0.05)。 4、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总体研究对象eGFR水平降低的风险在FMD水平范围内呈平缓趋势。年龄≤45岁的研究对象中,在高FMD水平范围内,随着FMD水平的下降,eGFR水平降低的风险呈下降趋势;在低FMD水平范围内,eGFR水平降低的风险呈平缓趋势。年龄>45岁的研究对象中,随着FMD水平的下降,eGFR水平降低的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 结论: 1、FMD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体质指数、总胆固醇、心率和肱动脉基础内径。 2、eGFR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饮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和高血压。 3、本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削弱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有关。提示在一般人群中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减弱可能对肾脏功能早期下降有影响。